同仲寶風雨中過德麟留宿以夜未央為韻分得未字并和二公夜央字韻 其二
秋徂風雨多,欲作雪霜迓。
況乃地氣偏,寒暑或相借。
溫涼久未定,裘葛易無暇。
慚愧平原君,客至列盞斝。
日為文字飲,短晝繼清夜。
嗟予寡世偶,癡甚已如霸。
有田未歸耕,無策敢求射。
耽詩近知味,疑從果臝化。
秋徂風雨多,欲作雪霜迓。
況乃地氣偏,寒暑或相借。
溫涼久未定,裘葛易無暇。
慚愧平原君,客至列盞斝。
日為文字飲,短晝繼清夜。
嗟予寡世偶,癡甚已如霸。
有田未歸耕,無策敢求射。
耽詩近知味,疑從果臝化。
秋日將盡,風雨頻繁,仿佛要迎接雪霜的到來。更何況此地氣候偏異,寒暑交替有時相雜。溫暖與寒涼長久未定,更換冬夏衣物都無暇顧及。慚愧于如平原君般的主人(德麟),客人到來時擺列酒器盛情款待。每日以詩文為飲,短暫的白晝之后又延續(xù)到清夜??蓢@我在世俗中少有投合之人,癡傻程度已如固執(zhí)的霸者。雖有田地卻未歸耕,沒有計策敢去求取功名利祿。沉迷詩歌近來方知其中滋味,懷疑自己是受了詩藝熏陶,如同果臝變化一般。
徂(cú):往、過去,秋徂指秋末。
迓(yà):迎接。
地氣偏:指當?shù)貧夂虍惓?、偏于獨特?/p>
裘葛:裘,皮襖;葛,葛布衣服,代指冬夏衣物。
平原君: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此處借指好客的主人德麟。
盞斝(jiǎ):古代酒器,盞為小杯,斝為圓口三足酒器。
世偶:世俗中的伴侶、投合之人。
果臝(luǒ):一種細腰蜂,《詩經·小雅·小宛》有“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此處喻指詩藝對人的潛移默化。
此詩約作于秋季,詩人與友人仲寶冒風雨拜訪德麟,夜宿其處。三人以“夜未央”分韻作詩,此為詩人分得“未”字韻并和友人“夜央”韻的第二首。詩中反映了宋代文人以詩會友、清談雅集的生活場景。
全詩圍繞秋末風雨夜訪友人的經歷展開,通過氣候變換、主客交游、自我剖白等內容,既展現(xiàn)了文人雅集的閑適,也流露出詩人對世俗應酬的疏離與對詩歌藝術的專注,語言平實而情感深沉。
蕆事下西陵,歸鞍趁月行。松林人影亂,石罅水聲清。不覺山程遠,推便野望平。臨風歌一曲,秋思滿空明。
小卉春溫,老蟾秋潔,詩思欲綻還圓。倚樽半醉,往事觸寒煙。一帶疏林如畫,耕牧處、流水濺濺。衡門遠、江回風轉,南浦又歸船。華年,都付與,殘書剩卷,短榻低椽。喜松蘿未剪,蒲石當前。昨作居巢墨客,過姑溪,還叩朱弦。天能補、飛虹飄雨,正伴蟄龍眠。
淞泖風煙不可求。飄鴻爪跡鎮(zhèn)相投。素書我愧圮橋老,約法今須酂邑侯。重見面,各忘憂。長安市上酒家樓。收功見說宜西北,莫負秦中自古州。
若問如何是此心,能思能索又能尋。汝心底用他人說,只是尋常用底心。
金鏞玉磬媲簫韶,九奏清音徹漢霄。洛邑鳳來鳴帝德,可能干羽格三苗。
東城高且長,飛堞起層霧。城旁宅一區(qū),長年鎖風雨。香徑與雕墻,離離暗禾黍。云是五侯居,昔年貯歌舞。今為泉下塵,空聚一抔土。強鏃發(fā)陰機,魚燈耿泉戶。空有石虎獰,不解斷斤斧。日暮隴頭風,蕭蕭白楊樹。
家山遠在白云邊,膝下相違又隔年。萬里壯游司馬氏,數(shù)函書畫米家船。裁成綵服歡無已,遺卻瑤華思惘然。海內故人零落盡,別離多付酒尊前。
成均十載宛遺經,未識沙墩長短亭。旌旆曉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華星。鳥鳴春晝岷江白,鶻沒天低隴樹青。四海車書今混一,摩挲劍閣重鐫銘。
杜梨花外杜鵑啼,醉倚春風上釣磯。真是一聲聲更切,不知猶更勸誰歸。
沖沁溪頭泊釣舟,并騎羸馬訪山游。松檐長宿三春雨,麥隴初登四月秋。地僻安禪僧欲定,時平擊壤我能謳。悠悠萬事渾無盡,瓜熟青門有故侯。
故人家住白云隈,占此崖盤與澗回。風挾水聲歸徑竹,日將山影上階苔。律書在篋身同棄,瑞檢堆床手自開。聞說蓬瀛從此達,須騎白鹿訪君來。
六十年來片墨新,品題珍重惜詞人。不知萬卷樓空后,多少珠璣委路塵。
君家小阮不可當,春日騎驢辭帝鄉(xiāng)。醉后曲裁梁苑月,興來裙掩墨池霜。
占得秋無盡,亭亭一小亭。亭前黃葉凹,知此有人停。
西北頻年值歲兇,東南財賦半成空。萬方一統(tǒng)雖遭際,斗米三錢尚未逢。減膳共知勞圣慮,轉輸誰復念民窮。感來便欲抽簪去,恐負清朝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