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志書院詩四首陳師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三
君氣久已浩,
君志復何求。
同聲久絕和,
一見忘百憂。
藜藿鄙膏粱,
??绤傲狐裘。
德輝下可覽,
安用翔九州。
君氣久已浩,
君志復何求。
同聲久絕和,
一見忘百憂。
藜藿鄙膏粱,
??绤傲狐裘。
德輝下可覽,
安用翔九州。
您的氣度早已宏大如浩海,如此高潔的志向還何須再求?志同道合之人久無應和,見到您便忘卻所有煩憂。以粗劣的藜藿鄙視精美的膏粱,用樸素的葛衣傲視華貴的狐裘。美德的光輝近在眼前可細覽,又何必遠游遍歷九州?
浩:宏大,形容氣度開闊。
同聲:指志同道合之人,典出《周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藜藿(lí huò):藜草與豆葉,代指粗劣的食物。
膏粱:肥肉與細糧,代指精美的食物。
??绤(chī xì):葛布的細者為??,粗者為绤,此處泛指樸素的葛布衣。
狐裘:用狐皮制成的貴重皮草,代指奢華服飾。
德輝:美德的光輝,指人的高尚品格。
翔:本指飛翔,此處引申為游歷、遠游。
陳師道(字履常)為北宋“蘇門六君子”之一,一生安貧守志。求志書院為其居所,此詩為《求志書院詩四首》其三,約作于其隱居或晚年時期,反映詩人對高潔品格的追求與對友人(或自身)堅守志向的肯定。
全詩圍繞“求志”主題,通過贊美友人宏大的氣度與淡泊的志向,以生活細節的對比凸顯精神追求的重要性,體現了陳師道“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與對精神境界的推崇,是其人格與詩風的典型體現。
客邸長安水竹居,能堪八座擁朝裾。幔亭正啟神仙宴,花徑初停長者車。幽洞駐云迷紫翠,碧池消雪漾清虛。莫嫌菲薄無供給,留取新題石上書。
堪嘆筆硯紙墨,結繩制度規模。尋常寫染永成書。偏稱文房注疏。獨我搖頭不管,教大記錄元初。靈光一點便開舒。復把真如返覷。
昨朝飛雪又朝晴,怕踏苔花損石棱。三丈日高檐影轉,臥聞殘水滴春冰。
禪學論有無,似頗欠箋注。有自無中生,無非有孰據。盆水盛月華,有無相撐拄。盆傾水墮地,月華歸何處。論無入空虛,論有滯形器。有無岐而二,斯乃學之蠹。
快風吹我入三巴,桂棹蘭橈倚暮花。一道月明天似水,湘靈鼓瑟下長沙。
二靈古稱山水窟,興來獨往亦一奇。扣舷時聞小海唱,奪卷復睹長江詩。月中聽鶴坐不寐,煙外盟鷗歸每遲。桃花流水儻得路,便應黃發為漁師。
來時逢朔雪,歸路又秋風。客計慚羸馬,鄉心逐去鴻。喜看閩地近,漸見越山窮。想到家林日,籬花開幾叢。
東野龍鐘衣綠歸,食齏腸苦竟棲遲。出門顧我渾無礙,未肯徘徊只賦詩。
聞道莼鱸別有鄉。好看塔影臥波光。飛霰彌天村舍暮。何處。亂山寒汐響漁榔。自昔官閑知政美。三載。呼魚把酒送年芳。卻借畫禪留后憶。凄惻。江湖他日未相忘。
曩游成斷夢,再至是陳人。攬景追前跡,尋詩拂舊塵。孤松難破凍,細草易生春。晴日江天好,憑欄愁更新。
薄游東諸侯,致敬多擁彗。訖無安巢木,歲晏復反鞁。飲馬南洋橋,摩玩米芾記。蛟龍郁蟠拿,劍戟磔芒刺。酌別表海亭,瀲滟吸空翠。霜風吹鴻鵠,草野簇車騎。日斜過云門,凌跨方半醉。垠崿亂葉滑,蹭蹬幾欲墜。懸巖半遏面,絕澗黑無地。入險難遽止,眩運不敢視。層崖宿山家,坐久猶膽悸。居民畏馬嘶,游子喜犬吠。汲遠終夜喧,月斜人未睡。柴關見星稀,枕石馀蘚膩。酒散身逾困,饑透食有味。忽聞炒椒巔,虎去失羸牸。陰森木石怪,慘冽霜露氣。黎明轉重崦,呀互急幽閟。繚繞天一線,陷日孤光細。嵌隙深且蒼,白晝悲魍魅。過午才得水,飲漱解鞍憩。卻是城西河,山間更清駛。彎環折?腸,詰曲亂之字。跋步重踆涉,深淺頻揭厲。林開見石田,數頃牛角銳。淳俗久深居,見人但驚避。農婦帛纏頭,應門聳高髻。破屋有村翁,無言但流涕。舉鞭為撫摩,俾說山中事。都因七十堌,鹵莽各稱帝。實戶三百萬,食盡猶未棄。白骨與山齊,查牙誰與瘞。幸得脫齒頰,瘡殘馀一臂。年來立海州,遺噍更疲弊。邊郡增仇敵,深山無子弟。聞此不忍聞,愴恍復?嚱。海岱稱東秦,山河號十二。峽口吞穆陵,渤澥捲無棣。初從霸國后,往往逞兇猘。虢公死巖邑,恃制殆非計。祗為殘民區,每起奸雄志。窟宅多龍蛇,桃源難避世。數日出修阻,川途漸平易。云梢見萊蕪,孤城隱霾曀。回視青萬疊,乾坤屹軒輊。穿出過徂徠,背轉逾汶泗。泰山正面看,益見崇高勢。目中好全齊,蒯生莫兒戲。為告慕容超,勿謂燕得歲。
山水東南勝,游遨歲月遷。登高頻折屐,載月屢移船。鏡水荷花里,秦云嶺樹邊。猿偷霜果下,鹿借石床眠。野趣閒誰適,詩懷靜自便。洞深通窈窕,澗曲寫之玄。采藥時逢虎,看棋或遇仙。僧留題竹字,鶴避煮茶煙。捷徑惟增愧,移文只浪傳。種桃春萬樹,別有武陵天。
撚斷吟須字未安,短歌聊爾代長嘆。春風座上無邊景,漫道儒官是冷官。
瑞雪南宮夜,華燈共此筵。縫葩燃夕艷,瓊絮舞春妍。應節辛盤出,留歡柏酒傳。坐中皆郢曲,歌詠答韶年。
東嶺上頭多樹木,猛虎藏威白晝伏。西潭水深魚鱉多,下有長蛟絕網羅。漁郎樵夫各生計,相逢共嗟太平世。兩毒所恃期永年,山根地軸暗相連。背罾腰斧每聚散,回首茅茨炊煙斷。妻子菜色饑尚可,戶口辦錢愁殺我。問天不言空蒼茫,四郊落葉正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