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州使君蘇內相先生某用先生舊詩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云鄉為韻作古詩十四首 其一
至人本無我,與世初無方。
彊從金鑾游,聊用示行藏。
忠清秉全德,日月可爭光。
振衣千載上,臨世濯滄浪。
至人本無我,與世初無方。
彊從金鑾游,聊用示行藏。
忠清秉全德,日月可爭光。
振衣千載上,臨世濯滄浪。
道德至臻之人本就沒有自我之念,與世俗相處本無固定的方式。勉強隨從金鑾殿的朝會交游,姑且以此展示出仕與隱退的選擇。忠誠清廉秉持完美的品德,其光輝可與日月爭輝。整頓衣冠立于千載之上,面對塵世如在滄浪水中洗濯般保持高潔。
至人:道家指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莊子·逍遙游》有‘至人無己’之說。
金鑾:指金鑾殿,代指朝廷。
行藏:指出仕(行)與隱退(藏),語出《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振衣:整理衣冠,引申為振作、高潔自守。
濯滄浪:化用《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典故,喻保持高潔品格。
此詩為贈別蘇軾之作。蘇軾曾任杭州知州(使君),又曾為翰林學士(內相),詩中‘金鑾游’‘忠清全德’等句,或作于其知杭州期間,作者以詩頌揚其品德,寄寓離別之情。
全詩以‘至人’品格為核心,通過贊頌蘇軾忠清全德、高潔自守的特質,既體現其超塵拔俗的精神境界,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敬慕與送別之意,是一首典型的德頌類贈別詩。
旭日晴烘。低垂一桁,鉤影玲瓏。仍不籠煙,未能卷雨,祗合遮雨。
湘紋疊疊重重??淳硖帯⒖e痕漾空。窗下疏燈,花間微月,一樣朦朧。
雨打風吹綠漸稀
十年種柳已成圍
晚霞祗作須臾影
送盡飛鴻不肯歸
玉鞭卻望銅龍樓,貂襜褕照紫綺裘。
春風吹落西山雪,瑤花飛掛軒轅丘。
我行入門始下馬,方李二子來相求。
客卿仙令總能賦,南陽貴人無此流。
百日之勞偶一逸,把臂不飲虛良儔。
呼僮解貂換美酒,小僧亦解彈箜篌。
檐前楊柳動碧色,杯中醁醽含清謳。
水晶鹽鼓二寸韭,盤行海市霜蝤蛑。
二子不意笑絕倒,我醉請以大白浮。
是時賜假日多暇,圣主恩賞何太優。
明朝儻詔金錢會,愿轡青絲從爾游。
黃閣歸來鬢未華,一緘今與故人誇。叫巖東下江如練,猶憶維舟傍荻花。
經綸收卻不論功,樓閣新成碧倚空。讀罷黃庭時策杖,還從野老賦魚蟲。
謂語巴東人,世世當諱準。
動弦別曲,
葉落知秋。
擬議不來,
休休休休。
官揀羸兵教控弦,出門寸步即拘纏。蚤知行路難如此,游宦當初不著鞭。
天寒東郭猶穿履,路澀西家不借驢。近日外間風色惡,不如閉戶且觀書。
在陳晚矣嘆歸歟,似覺年來氣味疏。有飯不嫌長脫粟,無車那說更求魚。
不惜頑軀走路塵,祇愁徒步長官嗔。何時竹杖芒鞋去,還我江山自在身。
崇明縣治海中起,賢宰升高望海水。元氣茫茫浸坤軸,波濤瀉入胸懷里。
此中有螺蚌,咀喔濁泥滓。此中有神鯤,水激三千里。此中復有三神山,縹緲虛無住仙子。陶鑄堯舜但秕糠,靈風扇物物不死。
天吳效順蛟龍馴,螭珠燭夜虺蜮徙。洪濛開辟留大觀,生物之奇乃如此。
秦皇漢武一何癡,長生大藥空勞思。
圣王有道不揚波,遐荒重譯紛來馳。煙消霧凈氛沴滅,日輪照耀扶桑枝。
須知利涉要舟楫,安瀾亦借經綸持。前代此間為要害,設險翻為盜賊資。
余觀此圖心駭愕,鰲擲鯨呿安可測。身老飄蕩畏風波,每欲浮家苦無策。何人為我艤靈槎,孤島群鷗是安宅。
露濕空階翠袖寒,
醉馀慵倚玉闌干。
遲眠為惜清光好,
此景人生幾度看。
如來金粟是前身,
水木清華結凈因。
武略將軍飛騎尉,
頭銜太苦草堂人。
群山如過客,
相見不知名。
但覺峰嵐熟,
時聞巖瀑清。
澗花沿路發,
野鳥感秋鳴。
何處鐘聲動,
云中古寺晴。
鷗飛梅山前
翠中一點雪
何處鐘聲來
云梢推上月
省榜名同薦,云泥勢卻殊。文章動明主,字牧選英儒。聯桂榮珂里,芳蓮滿鑒湖。廛氓應感惠,好是礪廉隅。
問訊徐高士,京華別幾春。白衣瞻座主,赤子慕慈親。月露篇章在,雷霆號令新。故人歸舊隱,不得寄書頻。
想見山靈喜,如看柱史來。
江清無急硤,野潤失飛埃。
行攬孟博轡,再然安國灰。
相過忍遽別,莫放錦帆開。
回首總魂銷,看泥仍爪印,愁難眉掃。陳跡付新圖,傷心是、蓬萊水淺天小。當年玉局,鶴飛高出風塵表。盡有命宮磨蝎恨,也算幾生修到。
而今一夢槐安,剩宣南荒屋,竹圍松繞。春色二分空,誰相約、更與數花尋草。憑闌放眼,遠山皴碧摩空峭。讀罷離騷鄰笛咽,腸斷舊游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