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草二首 其二
衰草已無頼,秋花只強名。
雨園蛩響細,寒樹鳥啼清。
淹泊知吾道,幽居見物情。
唯應有鄰叟,足雨問農耕。
衰草已無頼,秋花只強名。
雨園蛩響細,寒樹鳥啼清。
淹泊知吾道,幽居見物情。
唯應有鄰叟,足雨問農耕。
衰敗的野草已毫無生機,秋天的花朵只是徒有虛名。雨中園子里蟋蟀的叫聲細微,寒樹上鳥兒的啼鳴聲清脆。長久漂泊才明白我的道,幽居生活能洞察萬物之情。只有相鄰的老翁,在雨足時來詢問農耕之事。
無賴:沒有依靠,這里指衰敗無生機。
強名:徒有虛名。
蛩:蟋蟀。
淹泊:長期漂泊。
物情:萬物之情。
足雨:雨水充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淹泊”可推測詩人處于長期漂泊狀態。當時可能是秋季,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平淡,詩人在幽居生活中,對人生和自然有了感悟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秋景抒發人生感慨,展現幽居心境。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質樸語言描繪生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的表達。
茂樹繁藤滿嶺頭,天南終歲不知秋。但求溫飽豈多念,能適清貧故少愁。人際無欺堪作客,民風敦樸可盟鷗。故園秋色濃依舊,且寄炎荒海外州。
疏林慘淡月欲墮,裊裊哀猿啼一個。橋危霜重白于銀,蹇驢行澀輕踏破。魏公人品世莫儔,平生快意居庸游。戲將丹青寫八法,西風黃葉江南秋。功名到手辭未得,玉帶金魚疲峻陟。他年解印賦歸來,濯纓亭下鷗波碧。
陽山何逶迤,銅山何巉巖。洑溪隨山知幾灣,我樓正在溪山間。樓上四面皆青山,溪流抱樓隱若環。當時山水皆舊識,久戀君恩歸未得。山風溪月夢悠悠,十載相望勞我憶。一朝許歸蒙詔旨,未見溪山已先喜。朅來樓上何所為,仰觀山,俯觀水。水決決以向我,山靡靡以相迎,我一見之眼為明。松巖竹徑互窈窕,鶴洲鳧渚重回縈。朝披云霧自拄笏,夜弄星河時濯纓。黃扉紫閣縱然貴,故園山水能無情。吾聞李白賦天姥,又聞朱子誇武夷。南中山水如此稀,嗟我欲往力不隨。何如此山此水含清輝,樓中伴我娛我日暮長忘歸。
秦金不厭氣佳哉,紫蓋黃旗此日開。殘雪已銷縭鵲觀,浮云不隱鳳凰臺。山如雊下層層出,江自巴中渺渺來。六代衣冠總塵土,幸逢昌運莫興哀。
天涯思弟妹,見爾帝京游。捧檄趨軍府,彈冠傳子侯。黃花征路晚,玄雁塞城秋。那值池塘恨,臨風涕泗流。
前徐愛孝世相傳,日薦珍嘗不計年。便合一生成婦順,旅酬今始見初筵。
欲向江湖去,何年理釣蓑。城山入樓近,鄰竹過墻多。春甕浮紅酒,晴天戲白鵝。閉門且消病,俗吏莫相過。
心中愁惑結千千,徒把愚癡辯汝前。混跡祆方竟何故,穆民潦倒愧誰憐。
停杯問明月,明月不能荅。相隨下江潭,夜把蒼龍踏。
東籬秋菊試新黃,江岸蒹葭未著霜。路入故鄉三百里,遙看雁影落橫塘。
天涯攜手乍,悅情話,此登樓。記燒燭聯床,飛觴索句,勝事今休。相看漫驚鬢影,總關河、遙落涕難收。漸對小山叢桂,故園何日盟鷗。清秋,強與事清游,歲月漸淹留,聽暗壁鳴蛩,高天過雁,都是閒愁。憑闌遠凝望處,又敗荷、衰葦滿汀洲。明日征車去也,暮云千里悠悠。
芝蘭桃李環圍著。擁和氣、浮簾幕。壽斝交飛爭滿酌。一聲珠串,數敲牙板,應有梁塵落。腰金雖重何曾覺。更看懸魚上麟閣。不用祖洲尋靈藥。平時陰德,幾人今日,額手稱安樂。
側身天地雙蓬鬢,寄跡江湖一釣舟。今夜夜長長不寐,懷歸欲上仲宣樓。
干戈久動阻淮濱,喜得邊庭捷報真。東海魚蝦初入饌,中原桑棗半為薪。秘卿船未移渦口,左轄軍先入壽春。多少手無兵刃者,可憐猶是賊中人。
數宵風雨碎花心,小巷香泥一尺深。君若歸來貧亦好,羞郎妾面豈堪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