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昌谷訪李長吉故居
連山忽中開,呀若敞雙戶。清泉瀉中間,行子并溪去。
蒼崖左右壁,田垅亦棋布。渠流漲春漪,鳴澗轉芳嶼。
雞豚見茅屋,負檐隠微路。竹塢藹青蔥,花巖被紅素。
仲春雨新斂,晴日破氛霧。南山當其門,列嶂儼環護。
深行不知厭,舍馬時獨步。欣然耳目愜,遂我麋鹿趣。
朝隨浮云來,歸轡月中度。惆悵錦囊生,遺居無復處。
連山忽中開,呀若敞雙戶。清泉瀉中間,行子并溪去。
蒼崖左右壁,田垅亦棋布。渠流漲春漪,鳴澗轉芳嶼。
雞豚見茅屋,負檐隠微路。竹塢藹青蔥,花巖被紅素。
仲春雨新斂,晴日破氛霧。南山當其門,列嶂儼環護。
深行不知厭,舍馬時獨步。欣然耳目愜,遂我麋鹿趣。
朝隨浮云來,歸轡月中度。惆悵錦囊生,遺居無復處。
連綿的山巒忽然在中間分開,像敞開的兩扇大門。清澈的泉水在中間流淌,行人沿著溪流前行。左右是青色的山崖,田野像棋盤一樣分布。渠水上漲泛起春日的漣漪,山澗的流水繞過芬芳的小島。在茅屋旁能看到雞和豬,背著屋檐隱藏著小路。竹塢郁郁蔥蔥,花巖被紅花綠葉覆蓋。仲春時節雨剛停,晴天驅散了霧氣。南山正對著門,排列的山峰像整齊的護衛。深入前行也不覺得厭煩,有時下馬獨自漫步。欣然于耳目所及,滿足了我像麋鹿一樣的閑趣。早晨隨著浮云而來,在月光中騎馬而歸。惆悵那如錦囊般才華的李賀,故居已不復存在。
呀:形容山谷張開的樣子。
行子:行人。
垅:同“壟”,田埂。
漪:水波紋。
芳嶼:芬芳的小島。
負檐:背著屋檐,指在屋檐下。
竹塢:生長竹子的山塢。
藹:茂盛的樣子。
被:覆蓋。
斂:停止。
氛霧:霧氣。
儼:整齊的樣子。
麋鹿趣:像麋鹿一樣的閑逸情趣。
轡:韁繩,這里指馬。
錦囊生:指李賀,李賀有“錦囊覓句”的故事。
詩人前往昌谷尋訪李賀故居,在春日的鄉村中游覽,觸景生情寫下此詩。當時可能是李賀已去世,其故居也已破敗,詩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免為李賀的逝去和故居的消逝而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尋訪李賀故居途中的鄉村景色,突出景色優美宜人。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李賀的追思和對自然的熱愛。
姚魏匆匆已過時,山丹萱草不禁詩。回頭笑問朱都史,玉葉霜花恨較遲。
雙鷺飛飛高復低,復低飛下近山溪。一聲樵唱山前路,卻又飛歸翡翠西。
南州高士九峰居,文史滔滔足歲除。濟世權為養生論,憤時當得絕交書。黃虞高唱酬孤竹,兄弟同懷有二疏。更喜椿庭枚朝歲,年來康健得如初。
赤闌橋畔粉墻東,杏子花開樹樹紅。自是陌頭春色好,賞心不與故園同。
雌猿失子易腸斷,一聲哭向秋天滿。哀哀寡婦聲與同,膝下嬌兒抱未煖。多日糟糠不下咽,猿叫未終妾已絕。魂逐兒行秋復春,妾今與兒為一身。兒有死母勝生母,得免湯火當黃巾。
漢陽郁金撲鼻香,飄飄一葉泛殘陽。大盆貯景隨蘭槳,小勺分春上羽觴。興入齊州欣白叟,手持阿堵付黃郎。叮嚀鄂渚黃樓勝,信宿還須遠送將。
綠野青籌界限明,農夫有畔不須爭。江都留得均田法,只有如今塞外行。
好道寧鄉近,清秋楚望分。驛連黃蘗嶺,舟過碧湘門。縣劇才還稱,官廉勢亦尊。長沙多古意,傳語問靈均。
數程過百里,天色已黃昏。客問溪頭館,農歸樹里村。雞豚各籬落,煙火幾柴門。乘夜求安枕,桐林上綠原。
五經無對。有陸乂。
細浪接三天水,閒身寄五湖船。驚餌魚潛石底,忘機鷗立蘆邊。
何者堪名席上珍,都緣當日得師真。是知佚我無如老,惟喜放懷長似春。得志當為天下事,退居聊作水云身。胸中一點分明處,不負高天不負人。陸海臥龍收爪甲,遼天老鶴戢毛衣。難攀騏驥日千里,易足鷦鷯巢一枝。最好朋儕同放適,博高臺榭與登躋。云山勝處追尋遍,似我清閑更有誰。
禁城五鼓點聲催,曾趁初朝列序陪。宸極中間銀燭動,午門西上鑰魚開。近臣奏事趨丹陛,內史傳宣出紫臺。此日燕城更千里,長瞻云氣隔蓬萊。
大雅春風座,馳皇直至今。引年方杖國,邵學得從心。馴雉無還翼,冥鴻遺遠音。傳聞猶矍鑠,舊意感殊深。
哀訃馳千里,荒詞侑一尊。潘輿春事改,衛幕舊儀存。公子悲懷橘,家人記采蘩。傷心南埭路,愁看莫云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