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東魯父居二首 其一
夕陽低欲盡,
春淺色蕭蕭。
暝色催歸牧,
炊煙向晚樵。
疏星臨水際,
遠火隔村橋。
黯黯柴門夜,
棲鴉對寂寥。
夕陽低欲盡,
春淺色蕭蕭。
暝色催歸牧,
炊煙向晚樵。
疏星臨水際,
遠火隔村橋。
黯黯柴門夜,
棲鴉對寂寥。
夕陽西沉即將落盡,春天的顏色淺淡而蕭瑟。暮色催促著放牧的人歸來,炊煙伴隨著晚歸的樵夫升起。稀疏的星星倒映在水濱,遠處的燈火隔著村橋閃爍。柴門在夜色中一片昏暗,棲息的烏鴉與孤寂相對。
蕭蕭:此處形容春景淺淡、稀疏的樣子。
暝色:暮色,傍晚的天色。
歸牧:放牧的人返回。
晚樵:傍晚歸來的樵夫。
疏星:稀疏的星星。
黯黯:昏暗不明的樣子。
寂寥:寂靜、冷清。
此詩為李白寓居東魯(今山東一帶)時所作。李白曾在山東任城(今濟寧)居住多年,詩中“父居”或指其父在東魯的居所。創作時當值春日傍晚,詩人客居于此,觀察鄉村暮色,有感而發寫下此作,反映其漂泊中的細微心境。
全詩以“宿”為核心,通過描繪春日傍晚鄉村從夕陽西沉到夜色籠罩的連貫場景,展現自然與生活的交融之景,情感含蓄深沉,是李白田園題材詩作中清新細膩的代表作。
雨氣天末來,暝色江皋起。層林蔽樓觀,黯淡水云里。匹馬何所從,翩翩五公子。異時天一方,相遇忽在此。溫言各慰惜,道舊半悲喜。熠熠螢度幃,泫泫礎流泚。他鄉念羈旅,況復餞行李。一笑未易闌,相望跡千里。
打破乾坤渠即我,包衾覆載我非渠。渠渠我我教誰識,當體玄玄祇自如。
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
曉色千檣去,長江八月時。雨淙山骨出,槔擉岸形卑。野水畬田黑,荒汀獨鳥癡。如今是清世,誰道出山遲。
黃河奔越。灑盡頭邊雪。形勢中原推第一。雅稱詩情飆發。飄然杖屨南來。高樓同贐霞杯。笑問梁園賓客,如今誰是鄒枚。
狂笑天風里。笑千秋、葫蘆依樣,許多非是。哀樂蟬嫣成此局,誰耐唁紅招翠。吊不盡、鼠肝蟲臂。忽憶韓江乾凈土,老中郎、正寫玲瓏字。珠在手,事如意。酒酣喝月軒然起。挹清芬、悠悠向往,水云無際。白傅一生惟灑落,想見達人胸次。料今日、嘯吟何似。商略塵寰消遣法,指郵筒、盼煞雙雙鯉。請惠我,大乘偈。
片云一去幾時回,好在江心碧玉堆。他時倘記珍臺客,默坐猶能遣化來。
可惜閩州風物好,一生魂夢到三山。
霜風隕高木,零落臨艾蕭。幽芳枝孤秀,華心慰無聊。堂中老元亮,日賦歸去謠。杖屨樂三徑,為爾甘折腰。
曠大劫來沒作做,今日非新昨非故。回光暫借瞥時間,豁見長靈名得度。
斧柯片石伴幽閑,堪與遺民共號頑。試憶當年承賜事,墨痕如淚盡成斑。
簾護碧甌栽。瓊瓣倚寒開。想得移根殊域,驛遞附龍媒。扶起玉真來。似醉暈、微透香腮。廣寒宮近,何時遍植,月地云階。
歸計無成須絕望,幽居有意漫經營。自憐心異劉玄德,更喜年來髀肉生。
白發諳冷暖,蒼皮貯陽秋。中年已如此,一飽更何求。把菊悼飛葉,微行遵遠流。此非柴桑里,乃有淵明儔。
借枕邯鄲,此夢休醒,落得崔巍。算攀援有路,蠅真附驥,乘時一鬨,蚊且成雷。雅度翩翩,高懷蹇蹇,若獵功名安用哉。鏖糟耳,正何須月滿,何必春來。吾今寄語吾儕。向眼底、蒼茫不用哀。看生榮死瘁,莫名其妙,饑餐渴飲,安見非才。花樣新翻,添來錦上,到處人情如此佳。紅塵里,有郭公解事,隨意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