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偶成二首 其一
老人杖履一茅亭,花謝西園不復扃。
翠被一方都蓋覆,紅妝數子尚娉婷。
可憐鶯蝶狂都歇,頗覺風云意有營。
聞說陂田雨三尺,遠城釃水種春秔。
老人杖履一茅亭,花謝西園不復扃。
翠被一方都蓋覆,紅妝數子尚娉婷。
可憐鶯蝶狂都歇,頗覺風云意有營。
聞說陂田雨三尺,遠城釃水種春秔。
老人拄著拐杖漫步到一座茅亭,西園里花兒凋謝,門也不再關閉。翠綠的葉子像被子一樣把園子覆蓋,還有幾朵紅花依然嬌艷。可惜黃鶯和蝴蝶瘋狂飛舞的景象已不再,感覺風云似乎另有謀劃。聽說坡田下了三尺深的雨,遠處的城里正引水去種春季的粳稻。
杖履:拄杖漫步。
扃:關閉。
翠被:指翠綠的葉子。
娉婷:形容女子或花木姿態優美。
陂田:坡田。
釃水:引水。
春秔:春季的粳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暮春時節,詩人在鄉村看到自然景象的變化和農事活動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的農耕時期,詩人以閑適的心境觀察鄉村生活。
這首詩主旨圍繞暮春景象和鄉村農事,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將惋惜與期待之情融入自然和農事畫面。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自然、農事的關注。
暝色帶行旅,一鐙方照門。
黑沈關塞路,孤著別離魂。
溪月射梁白,山風吹樹喧。
客心與寒鳥,忽忽欲飛翻。
文祖長陵壓厚坤,萬峰騰躍此峰尊。重磨琬琰刊鴻號,八葉皇家有圣孫。
縹緲仙城霄漢間,鼎湖龍去若為攀。岡頭宰木橋頭水,曾見金輿駐碧山。
忽上高樓凌紫氛,俯看松柏渺重云。金書特薦千年號,御氣長成五色文。
六陵秋色到檐楹,萬壑云風動地生。白日魂搖寒起粟,始知身伴赤龍行。
恩從幄殿對回深,訓慰從容示玉音。孤跡豈知勞圣眷,忠誠那敢替初心。
山南山北夜鳴鐃,宿處星河傍紫霄。飛將營門傳號令,赤旗千騎影蕭蕭。
松曉露寒巖徑僻,乘輿忽駕欲何之。悼陵園廟秋峰里,圣主恩深一顧時。
向夕鳴笳下翠峰,玉驄騎出御園松。塵沙百里行應盡,丹鳳城邊聞曙鐘。
露裘風帽夜深寒,玉輦前頭對據鞍。詔許五臣披暖耳,陽和真藉圣恩寬。
甘泉騎火燭天來,萬轂喧喧隱若雷。玄武門開寒漏徹,都人爭候屬車回。
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
襟帶巴連蜀,封疆楚接吳。
冶父門風,別無道理。
家田米飯,早眠晏起。
洗面摸著鼻,啜茶滋卻嘴。
翠幕香寒,推枕起、晝欄重憑。鎮一片花昏柳暗,夜深人靜。
幾陣涼風吹過雨,黑云捧出黃金餅。笑從前、長道此身孤,俄添影。
何處笛,聲悲橫。烏鵲噪,明河凈。見雙鬟低說,今宵差冷。
玉貌云衣都化土,非心所愛無心應。便杯兒、斟滿不沾唇,常推病。
已是飛來鶗鴂了,
可能落到牡丹開。
惱殺啼鵑,逢人還道春歸去。
留人不住。誰要留春住。
花絮茫茫,萬點愁人緒。
歸何處,春歸無路。莫是人歸路。
寒侵翠袖。且盡新醅酒。姑射仙人如我瘦。可憶風神依舊。
鴨爐香裊微溫。能消幾個黃昏。又是春光到眼,畫圖換卻乾坤。
夏過無擔石,日高開板扉。
僧雖與筒簟,人不典蕉衣。
鶴靜共眠覺,鷺馴同釣歸。
生公石上月,何夕約譚微。
新拜將軍號度遼,
先聲宣播北庭遙。
仲師壯節如蘇武,
肯向穹廬一折腰。
蘭夜銀釭黯黯,鎖窗鸞鏡熒熒。
畫樓十二不鉤簾,簾底沈沈夢影。
金縷垂楊舊曲,玉窗芳草前程。
傷心惟見落紅多,愁說桃花小病。
久客憐之子,寒窗幾晦明。
羈禽戀鄉國,來雁尚邊聲。
事去云成狗,時來草化螢。
未須論得失,把酒謾忘情。
山為仁者樂,況復字為仁。
坐與茲山對,靜中天地春。
放簾花氣蒸成霧。卷簾月色清如注。花月自年年。未妨初夢圓。
為誰回玉頸。留下相思影。春暖錦屏風。紅兒妝正紅。
纖纖不慣調絲竹。夢痕枉上瑤臺曲。艷景滿春城。黃鸝三兩聲。
煙籠紅芍藥。葉葉春衫薄。郎自不分明。猶憐妝未成。
為郎蕉萃如花面。卻從眾里教郎見。紅暈臉霞生。誰言郎意輕。
春風入羅幕。腕重金條脫。安穩繡芙蓉。泠泠聞曙鐘。
當時姊妹猶相戲。而今夫婿難回避。前度好花枝。綠陰春晝遲。
芳蘭紉作佩。眾里羞佯醉。誰與賦閑情。青琴時一鳴。
我逝南陔,言陟其岵。昔我行役,瞻望有父。欲養無由,風木何補。
我逝南陔,言陟其屺。今我行役,瞻望有母。母也倚閭,歸則寧止。
南陔有筍,籜實包之。孱孱孩提,孰喔咻之。慎爾溫凊,潔爾旨肴。今爾不養,日月其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