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幾祠下
山邊白云閑不掃,廟前土馬荒春草。
山下松花龍甲光,東風古柏吹煖香。
朝霞為裳水為佩,守廟千年老龍在。
清風掃堂神暮還,山頭月出溪潺潺。
山邊白云閑不掃,廟前土馬荒春草。
山下松花龍甲光,東風古柏吹煖香。
朝霞為裳水為佩,守廟千年老龍在。
清風掃堂神暮還,山頭月出溪潺潺。
山邊的白云悠閑自在,無人清掃;廟前的土馬已被荒春的野草掩蓋。山下的松花閃爍著如龍鱗般的光澤,東風吹拂著古柏,送來溫暖的香氣。神仙以朝霞為衣裳,以溪水為玉佩,守護廟宇千年的老龍依然存在。清風清掃著殿堂,神靈在暮色中歸來,山頭升起明月,溪水潺潺流淌。
土馬:用泥土塑成的馬。
龍甲光:形容松花的光澤像龍的鱗片。
煖:同“暖”。
裳:下衣。
佩:玉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女幾祠時,被祠廟周邊的自然景色和神秘氛圍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定,人們對神靈的信仰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依然存在。
這首詩以女幾祠為背景,描繪了祠廟周邊的自然景色和神秘氛圍,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與神靈的獨特感悟。在文學上,它以其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意境,為我們展現了古代詩歌的魅力。
北望南淮云更遮,
別離始覺路為賒。
深林青杏還爭熟,
淺水紅蓮亦自花。
有作五逆十惡業,
應墮地獄受諸苦。
臨終遇勸念彌陀,
決定超生于彼土。
紅芍開向絲綸閣,裊裊停停。人比花清。倚檻揮毫九制成。
不枉芳名呼近侍,繞殿流鶯。槐蟻初醒。傍砌頻經敕使行。
白玉闌干紅芍藥,黃閣前軒。一朵嬋娟。封罷詞頭仔細看。
幾番過了風和雨,避卻塵喧。紅紫將闌。開向鈞天倚蓋圜。
黃扉紅藥翻階好,要賞娉婷。日暖風清。幾闋新詞按譜成。
莫道春光留不住,尚賴啼鶯。半醉半醒。起向花前緩步行。
問花底事花無語,倚遍南軒。香沁瑤娟。手撚高枝著眼看。
養花天氣陰晴半,云翳風喧。默默憑闌。彈指年光作轉圜。
海嶠千峰插漢齊,每因松竹問幽棲。江山舉目成圖畫,天地從人作品題。身隱不妨隨鹿豕,門閒應得長蒿藜。何須綠野功成后,始是黃梁夢破時。
伏雨闌風日未休,越山吳水共悠悠。鸞書不返瑤臺暮,雁陣爭回碧樹秋。敝褐有情依客子,斷碑無主怨王侯。平生宋玉多悲感,擬脫青衫趁白鷗。
碧海縈回天際還,海山青翠束連環。銅城北望三千里,金斗西橫百二關。落月有時聞畫角,夕陽何處倚危闌。清江面面芙蓉滿,安得凌波卻暫攀。
如何滄海初經日,
已是家居撞破時。
檄海欲詢興廢事,
夏馀今竟即于夷。
惟王真英雄。憶錢湖飲馬,天目飛龍。掌握神州十四,劍光流虹。憑畫檻彎強弓。訝霎時、江潮為東。有勒券金書,還鄉錦節,凜冽表孤忠。
叢祠啟,苔衣封。恍樓開疊雪,幢倚晴空。莫問青山石鏡,冕旒真容。滄海碧,靈旗紅。看五朝、為沙為蟲。只依約前身,蓮花半塘臨曉風。
矯矯虬龍勢,亭亭數寸陰。
詎知霜烈日,獨抱歲寒心。
老石嶙峋白,蒼根礧砢深。
無材堪大用,烏幾伴枯吟。
爽氣忽無際,水云如許青。
松高蔭蘿幄,塔遠戛風鈴。
風靜簾櫳吏散時,綠陰初合晝遲遲。
閒情偏得文書妒,病思惟應枕簟知。
幾許幽懷空落魄,一番春事又離披。
遙思此際江南路,梅雨篷窗正可詩。
紫牡丹開競洛豪,春風吹面看栽桃。
瓊琚多少非初服,卻笑梅花不入騷。
朱頂千年去不回,兩峰南北白云堆。
誰人得似黃公子,不愛閑花尚愛梅。
美人夜起梅花底,身載梅花渡江水。
四天尋遍不相聞,遙認寒燈九萬里。
柔腸牽引不禁愁,暗有銅仙涕淚流。
多情賴得徒相憶,若便相逢盡白頭。
公車辭去問山林,曾笑東方共陸沉。
佩綰赤虹江水闊,騎歸紫燕岳云深。
家惟令弟如何點,俠過諸兄更季心。
海內才名看競起,薊門猶待北來音。
朱明猶自有春天,
野色逢迎定灑然。
蕉葉莫虛停酒盞,
杏花頻委寄詩箋。
石路無塵一徑斜,
春風茅店野人家。
山田綠盡耕初起,
閑著一村紅杏花。
若有眾生犯眾戒,
盜取僧祇三寶物。
臨終遇勸念彌陀,
一念頃間生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