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潘仲達二首 其一
東風沛甘雨,百物一時好。
江南桃李盡,紅紫到百草。
道傍負擔子,寒食歸祭禱。
念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掃。
東風沛甘雨,百物一時好。
江南桃李盡,紅紫到百草。
道傍負擔子,寒食歸祭禱。
念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掃。
東風攜帶著充沛的甘霖,一時間萬物都呈現出美好的景象。江南的桃花李花已凋零殆盡,紅紫之色轉而綻放在各種草花之上。路邊挑著擔子的人,在寒食節這天回家祭祀祈禱。想到我在淮水邊的祖墳,已經三年沒能親自去祭掃了。
沛:充沛。
寒食: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有祭祀、禁火等習俗。
淮上丘:指淮水邊的祖墳。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正值寒食節,詩人可能因某些原因無法回到淮水邊親自祭掃祖墳,因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祖墳的牽掛和無法祭掃的遺憾。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春日美景反襯內心愁緒。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真實的情感。
路入梁州如砥平,登高遠目更增明。霜清木落千山瘦,潦盡江空一水橫。歲穩未寬憂國志,時危轉切望鄉情。英雄千載興王地,孺子堪憐此曳兵。
已成新相知,忽作新別離。始知別離蚤,更覺相知遲。程孔暫傾蓋,不在多言辭。高枝有鳴鳥,如進我酒卮。酒盡子當去,依稀各天涯。豫章古水國,其下蟠妖螭。請出匣中劍,一一剸刲之。
荒庭蕪弗治,翳翳草與筠。池魚出娛客,林鳥來依人。閒居意自足,何者為戚欣。況於黃卷間,時與圣賢親。
瓜熟東湖日,長懷別故人。忽傳舟楫近,先寄墨題新。遠候輕千里,幽居少四鄰。幾時持使節,來賞菊花春。
愁懷景物兩相關,一日驚秋鬢盡斑。雁陣遠題天外字,湖光平寫鏡中山。行云冉冉還多變,流水滔滔不暫閑。四十年來成底事,生涯應在醉醒間。
千里茫茫草色青,亂塵飛逐馬蹄生。不知何代開軍府,猶有當年統幕名。
江村初夏柳如絲,夜夜前溪坐晚飔。為爾能乘青翰舫,居然齊赴白云期。杯當避暑逢袁紹,客似沖寒訪戴逵。幾日倦游無所事,一時酬對有馀思。他如輕薄何須數,我輩狂疏或有之。且喜客兼才子會,頓令樂任主人為。亭深竹色參差碧,山靜蟬聲斷續悲。行到綠陰低夕照,坐看片月上清池。詩傳東閣梅花色,家本南山桂樹枝。大抵冥鴻心共遠,不然投璧事皆疑。一關松徑馀花落,半畝荷風帶露披。可以累心都巳盡,肯教高枕不相宜。窮幽競賭攀棲鶻,得句矜奇倒捋髭。千載杜陵佳語在,風流儒雅亦吾師。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鏡心數起,菩提作么長。
經年疲病愧蹉跎,尚可樵薪醉且歌。佐鍛每于灌園后,揮鋤長是帶經多。霜清獅嶺勞場圃,雨過龍津理釣蓑。已笑杜陵憂太早,歸朝筋力定如何。
疏星斜月在扁舟,寒鼓鼕鼕出郡樓。最憶往年何處聽,長安門外五更頭。
掠影尋常巷陌,筑巢王謝堂前。人間一別十三年。昨宵輕入夢,飛上故人肩。縱使街頭邂逅,無非幾句寒暄。爭如終老在槐安。可憐心似鐵,空負筆如椽。
曾梯倚半空,百尺臥元龍。偃蹇一榻上,崢嶸兩爭雄。暮卷珠簾雨,夜鎮犀帷風。吾公安在哉,云間指青紅。俯視大千界,一器蚋滿中。巢蚊幸有馀,國蝸遂相攻。湛湛天一碧,萬里磨青銅。不落牛背上,悠然送飛鴻。
東里先生眉最白,南州高士眼終青。蓬萊弱水三清淺,胡蝶莊周一夢醒。今日好書封禪草,他年還筑聘君亭。看山樓外秋無際,誰識天邊處士星。
西日在屋角,落影搖窗光。撫時懷美人,還陟墻下岡。風吹白云去,萬里遙相望。
月滿西樓戶半開,晚風黃葉走空階。偶然得句高歌處,肯為悲秋惱壯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