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風雨頓涼有感三首 其二
三伏如湯釜,熏煮理亦足。
西風半夜雨,窗戶一清肅。
那能惜搖落,共喜過炎燠。
老人亦晨起,稍進杯中醁。
三伏如湯釜,熏煮理亦足。
西風半夜雨,窗戶一清肅。
那能惜搖落,共喜過炎燠。
老人亦晨起,稍進杯中醁。
三伏天就像滾燙的湯鍋,被熏烤蒸煮也算是受夠了。半夜里西風帶來了雨,窗戶邊一下子清爽肅穆起來。哪能可惜草木的凋零呢,大家都歡喜著熬過了炎熱。老人也早早起身,稍微喝了點杯中的美酒。
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湯釜:滾燙的鍋。
搖落:指草木凋零。
炎燠(yù):炎熱。
醁(lù):美酒。
此詩可能創作于出伏之后,當時天氣由酷熱轉為涼爽。詩人經歷了三伏天的炎熱煎熬,對涼爽天氣的到來十分欣喜,于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出伏后涼爽天氣的喜悅。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生動體現了詩人對日常生活細微變化的敏銳感受。
分散骨肉戀,趨馳名利牽。
一奔塵埃馬,一泛風波船。
忽憶分手時,憫默秋風前。
別來朝復夕,積日成七年。
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
登樓東南望,鳥滅煙蒼然。
相去復幾許,道里近三千。
平地猶難見,況乃隔山川。
塵埃經小雨,地高倚長坡。
日西寺門外,景氣含清和。
閑有老僧立,靜無凡客過。
殘鶯意思盡,新葉陰涼多。
春去來幾日,夏云忽嵯峨。
朝朝感時節,年鬢暗蹉跎。
胡為戀朝市,不去歸煙蘿。
青山寸步地,自問心如何。
悄悄初別夜,去住兩盤桓。
行子孤燈店,居人明月軒。
平生共貧苦,未必日成歡。
及此暫為別,懷抱已憂煩。
況是庭葉盡,復思山路寒。
如何為不念,馬瘦衣裳單。
一束蒼蒼色,知從澗底來。
?掘經幾日,枝葉滿塵埃。
不買非他意,城中無地栽。
永壽寺中語,新昌坊北分。歸來數行淚,悲事不悲君。
悠悠藍田路,自去無消息。計君食宿程,已過商山北。
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
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君言苦相憶,無人可寄書。
覺來未及說,叩門聲冬冬。言是商州使,送君書一封。
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開緘見手劄,一紙十三行。
上論遷謫心,下說離別腸。心腸都未盡,不暇敘炎涼。
云作此書夜,夜宿商州東。獨對孤燈坐,陽城山館中。
夜深作書畢,山月向西斜。月下何所有,一樹紫桐花。
桐花半落時,復道正相思。殷勤書背后,兼寄桐花詩。
桐花詩八韻,思緒一何深。以我今朝意,憶君此夜心。
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字字化為金。
夜初色蒼然,夜深光浩然。
稍轉西廊下,漸滿南窗前。
況是綠蕪地,復茲清露天。
落葉聲策策,驚鳥影翩翩。
棲禽尚不穩,愁人安可眠。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
紅艷久已歇,碧芳今亦銷。
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低腰復斂手,心體不遑安。一落風塵下,方知為吏難。
公事與日長,宦情隨歲闌。惆悵青袍袖,蕓香無半殘。
賴有李夫子,此懷聊自寬。兩心如止水,彼此無波瀾。
往往簿書暇,相勸強為歡。白馬晚蹋雪,淥觴春暖寒。
戀月夜同宿,愛山晴共看。野性自相近,不是為同官。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長。
東南樓殿白,稍稍上宮墻。
凈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
不比人間見,塵土污清光。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顏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賢。
楊生亦好學,不幸復徒然。
誰識天地意,獨與龜鶴年。
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
獨信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涼晴后至,殘暑暝來散。
方喜炎燠銷,復嗟時節換。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
人壽七十稀,七十新過半。
且當對酒笑,勿起臨風嘆。
身為近密拘,心為名檢縛。
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
唯有元夫子,閑來同一酌。
把手或酣歌,展眉時笑謔。
今春除御史,前月之東洛。
別來未開顏,塵埃滿尊杓。
蕙風晚香盡,槐雨余花落。
秋意一蕭條,離容兩寂寞。
況隨白日老,共負青山約。
誰識相念心,鞲鷹與籠鶴。
日暮心無憀,吏役正營營。
忽驚芳信至,復與新詩并。
是時天無云,山館有月明。
月下讀數遍,風前吟一聲。
一吟三四嘆,聲盡有余清。
雅哉君子文,詠性不詠情。
使我靈府中,鄙吝不得生。
始知聽韶濩,可使心和平。
倦鳥暮歸林,浮云晴歸山。
獨有行路子,悠悠不知還。
人生苦營營,終日群動間。
所務雖不同,同歸于不閑。
扁舟來楚鄉,匹馬往秦關。
離憂繞心曲,宛轉如回圈。
且持一杯酒,聊以開愁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