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端叔二首 其二
陳墟自古皇,疆野實楚縣。
沃野接神畿,荒溝漕淮甸。
民風靜而陋,原隰平以遠。
我來逢艱歲,禾黍秋色淺。
荒居困蛩蚓,風雨老藜莧。
閉門謝車馬,隠幾親筆硯。
馬跡巷泥深,庖煙簷日宴。
深居窺老易,妙理殊自玩。
困亨方寸足,夸安勞遠愿。
乖離感歲月,老色各滿面。
友道古所敦,尺書莫辭倦。
陳墟自古皇,疆野實楚縣。
沃野接神畿,荒溝漕淮甸。
民風靜而陋,原隰平以遠。
我來逢艱歲,禾黍秋色淺。
荒居困蛩蚓,風雨老藜莧。
閉門謝車馬,隠幾親筆硯。
馬跡巷泥深,庖煙簷日宴。
深居窺老易,妙理殊自玩。
困亨方寸足,夸安勞遠愿。
乖離感歲月,老色各滿面。
友道古所敦,尺書莫辭倦。
這片陳舊的廢墟自古就是帝王所在之地,這里的疆土實際上屬于楚地的縣。肥沃的田野連接著京城附近,荒廢的溝渠通向淮河流域。當?shù)孛耧L寧靜但有些粗陋,原野和濕地平坦又遼遠。我來到這里正趕上艱難的年歲,莊稼在秋天的景色中顯得稀疏。荒僻的居所被蟋蟀和蚯蚓困擾,風雨讓藜莧都老去。我關上門謝絕訪客,靠著幾案拿起筆硯。小巷里馬蹄印深陷在泥中,廚房的炊煙在屋檐的日光下升起。深居家中研讀《易經》,奇妙的道理讓我自得其樂。困境和順境心中都能滿足,何必去追求遠方虛幻的安逸。離別后感慨歲月流逝,我們都已滿臉滄桑。古人很重視友情之道,不要厭倦寫書信交流。
陳墟:陳舊的廢墟。皇:帝王。
神畿:京城附近。
淮甸:淮河流域。
原隰:原野和濕地。
艱歲:艱難的年歲。
蛩蚓:蟋蟀和蚯蚓。
藜莧:野菜。
隱幾:靠著幾案。
庖煙:廚房的炊煙。簷日宴:屋檐下的日光很晚。
老易:《易經》,古人認為《易經》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可讓人領悟人生。
困亨:困境和順境。方寸:指內心。
夸安:虛幻的安逸。
乖離:離別。
友道:友情之道。敦:重視。
尺書:書信。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我來逢艱歲’可知,詩人是在艱難的年份來到此地。當時可能社會環(huán)境不佳,農業(yè)收成不好,百姓生活困苦。詩人在荒僻之地深居研讀,可能仕途或生活遭遇不順,借此詩表達心境并寄給友人李端叔。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在困境中的人生感悟和對友情的重視。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詩人在艱難生活中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友情的堅守。
太白仙人紫綺裘,千年遺像尚風流。 狂來踏月共吟詠,醉后呼天與唱酬。 唐室已無一捧土,潯陽今見幾回秋。 后身定是青霞老,何日分騎鯨背游。
二十年前舊師友,一燈相對坐談玄。 爐香茗椀不須睡,惟有今霄是舊年。
面湖樓好納朝光,夜夢分明起輒忘。 但記曉鐘來兩寺,一鐘聲短一聲長。
湖上朝來水氣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爾投西岸,載得三人兩是僧。
連夕滂沱類建瓴,送將涼意滿郊坰。 江邊草木大半綠,天外一峰無限青。 卻信神龍元解事,豈容旱魃更爭靈。 從今懷抱如冰秋,閉閣燒香伴六經。
東來五月見新秔,舂出□圓顆粒明。 端羨□堂有母遺,數(shù)匙晚炊且嘗羹。
槐樹千年知孰栽,槐枯藤欲大于槐。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見藤花幾十回。
身墜千峰不自知,尚修故事水之麋。 真居峻嶺崇山下,又過綠陰青子時。 幻出流觴共頃刻,款留歸棹展娛嬉。 史君澹泊隨民樂,先賦豐年一首詩。
闌干倚處。戲裁成、彭澤當年奇語。三徑荒涼懷舊里,我欲扁舟歸去。鳥倦知還,寓形宇內,今已年如許。小窗容膝,要尋情話親侶。 郭外粗有西疇,故園松菊,日涉方成趣。流水涓涓千澗上,云繞奇峰無數(shù)。窈窕經丘,風清月了,時看煙中雨。蕭然巾岸,引觴寄傲衡宇。
蝶夢初回栩栩。柳岸幾聲鶯語。萍末起微風,山外一川煙雨。凝顧。凝顧。人在玉壺深處。
結廬人境羨陶潛。車馬不來喧。勝處自多真趣,飛鳥日相還。 心既遠,地仍偏。見南山。手持菊穎,山氣常佳,欲辨忘言。
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尋歷遍溪邊路。 薄宦浮家無定處。萍飄梗泛前人語。與子未須鄉(xiāng)國去。來同住。且看群岫煙中雨。
飲罷天廚碧玉觴。仙韶九奏少停章。何人采得扶桑椹,搗就藍橋碧紺霜。凡骨變,驟清涼。何須仙露與瓊漿。君恩珍重渾如許,祝取天皇似玉皇。
底事中秋無月,元來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橋。驚起眠龍夭矯。天上靈槎一度,人間八月江潮。西興渡口幾魂消。又見潮生月上。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見仙槎。秋色分明如畫。愿把陰功一脈,燈燈相續(xù)無涯。降祥作善豈其差。永作漁樵嘉話。
記蟾宮桂子,撒向人間,如今時候。□□□□,□□□□□。白下長干,亂灘橫笛,想昔游依舊。大海一漚,千年一息,誰稱彭壽。開遍門前丹蕊,漸西風入東籬,釀成仙酒。□□□□,□□□□□。卓筆雞籠,懸天寶蓋,占斷宣徽秀。來歲清苕,公家事了,斑衣藍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