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長沙簿孫昭遠
陽城衰晚拙催科,闔寢空慚罪亦多。
祭灶請鄰君自適,載醪祛惑我誰過。
猗猗庭有蘭堪佩,寂寂門無雀可羅。
歸去好尋溪上侶,為投纓紱換漁蓑。
陽城衰晚拙催科,闔寢空慚罪亦多。
祭灶請鄰君自適,載醪祛惑我誰過。
猗猗庭有蘭堪佩,寂寂門無雀可羅。
歸去好尋溪上侶,為投纓紱換漁蓑。
我如陽城晚年一樣拙于催征賦稅,整日閉門慚愧自己罪過太多。你祭灶時邀請鄰居自在適意,我帶著濁酒解惑卻無人可訪。庭院中蘭草柔美可用來佩戴,門前寂靜沒有雀兒可張網捕捉。你回去后正好尋找溪邊伙伴,扔掉官服換上漁蓑。
陽城:唐朝人,曾任道州刺史,因不善催科而被貶。催科:催收租稅。
闔寢:閉門。
祭灶:祭祀灶神的習俗。
載醪:帶著濁酒。祛惑:解除疑惑。
猗猗:美盛的樣子。
門無雀可羅:形容門庭冷落。
纓紱:指官服。漁蓑:蓑衣,代指隱居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官場,因不善催征賦稅而內心愧疚,看到友人生活狀態,從而萌生歸隱之念。
此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以質樸語言直抒胸臆,借典故和意象增強表現力,在展現個人心境方面有獨特價值。
泛觀事物間,是理真卓卓。無一非吾事,要在博所學。
江云漠漠曉寒生,出戶行吟傍水行。沙鳥底緣棲不定,背人飛過柳邊鳴。
一年一朵玉芙蓉,七十依然六十同。更待九年持贈我,一峰分作兩三峰。
崆峒日煖嵐巒麗,章貢桃花春漲豪。避傳封人候驄馬,道旁武吏各鞬櫜。賈生纂著五十八,元嘆風規自伯喈。貪吏革心寬貶坐,頑氓耒耜不椎埋。冷坐從嘲瓶井眉,俗流淺拙更忘遺。道鳴庶矣多聞力,建武官僚舊漢儀。
紅妝結伴出香閨,扳得金鞍上馬齊。羞與路旁年少并,揚鞭先過月堤西。
行行半途中,忽值陰霾起。淫雨經旬馀,大道生泥滓。我馬沒其脛,我車濡其軌。豈無小徑通,攀緣良可恥。斂容就道隅,候此風雨止。人生不偶多,長嘆將何以。
家鄉好,好處是三春。白白紅紅花面貌,絲絲裊裊柳腰身。錦繡底園林。行樂事,都付與閑人。挈榼攜壺從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尋。贏得個天真。
衲僧巴鼻,圓明絕颣。直須推倒,卻要扶起。玉馬飲乾明月泉,泥牛耕破玻璃地。披毛戴角異中來,天上人間能幾幾。
論文促膝片言投,惜別寒風入客裘。孤劍輕裝隨北雁,閒園高榻冷南州。歸程迢遞千山雪,旅況凄清一葉舟。兩地懷人共明月,粵王臺榭謝公樓。
江流渡口春水發,聞子系船林下幽。題詩忽滿西舍壁,把酒獨對南村洲。可憐晏歲不相見,何事青年奈薄游。卻憶甘溪煙雨里,打魚留客醉風流。
大地運虛舟,四游靡定止。常留一飛布,掛在晴空里。自從鴻濛開,勢逐長空起。白日影丹霄,蒼嵐照江水。周流千萬祀,浩蕩何時已。
手攀弱枝。足逾弱泥。
散發當微涼,林木曖朝景。流連溪上花,忽見青山影。何處求黃虞,結念在廬井。鄰翁日夕過,為言當習靜。有田付孫子,租稅出半頃。臥聽水車聲,俟此清晝永。
智者人之燭,于我非外鑠。清明本在躬,無容自昏濁。
高堂百歲仗孫嵩,我要奇齡與母同。早學長生因奉養,白頭膝下待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