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鳳凰山懷子瞻 其二
數篇曾見使君詩,前后登臨各一時。
妙舞新聲難得繼,清風明月卻相宜。
朱闌行遍花間路,看盡當年題壁處。
更有何人問使君,青春欲盡花飛去。
數篇曾見使君詩,前后登臨各一時。
妙舞新聲難得繼,清風明月卻相宜。
朱闌行遍花間路,看盡當年題壁處。
更有何人問使君,青春欲盡花飛去。
曾讀過數篇知州您寫的詩,前后兩次登臨此地已時過境遷。美妙的舞蹈和新穎的歌聲難以再續,唯有清風明月與之相稱。我沿著朱紅色欄桿走遍花間小路,看遍了當年您題詩的地方。如今還有誰會詢問知州您的情況呢,青春快要過去,花兒也紛紛飄落。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指蘇軾。
相宜:合適、相稱。
朱闌:紅色的欄桿。
此詩可能創作于蘇軾離任后,詩人登上鳳凰山,看到蘇軾留下的詩作和題壁,回憶起蘇軾在此的過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蘇軾在當地可能有諸多政績和文化活動,深受百姓喜愛,其離開后當地仍留有他的影響。
這首詩主旨是懷念蘇軾,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手法的運用。它展現了蘇軾的影響力以及詩人對時光和人事的感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蘇軾的追思。
羨君初拜職,嗟我獨無名。
且是正員尉,全勝兼試卿。
南荒不擇吏,致我交趾覆。
聯綿三四年,致我交趾辱。
懦者斗則退,武者兵益黷。
軍容滿天下,戰將多金玉。
刮得齊民瘡,分為猛士祿。
雄雄許昌師,忠武冠其族。
去為萬騎風,住為一川肉。
時有殘卒回,千門萬戶哭。
哀聲動閭里,怨氣成山谷。
誰能聽鼓聲,不忍看金鏃。
念此堪淚流,悠悠潁川綠。
蓬鬢荊釵世所稀,
布裙猶是嫁時衣。
胡麻好種無人種,
合是歸時底不歸。
握筆題詩易,荷戈征戍難。
慣從鴛被暖,怯向雁門寒。
瘦盡寬衣帶,啼多漬枕檀。
試留青黛著,回日畫眉看。
翠微寺本翠微宮,
樓閣亭臺幾十重。
天子不來僧又去,
樵夫時倒一株松。
元和天子丙申年,
三十三人同得仙。
袍似爛銀文似錦,
相將白日上青天。
蒼藤古木幾經春,
舊祀祠堂小水濱。
行客謾陳三酎酒,
大夫元是獨醒人。
源水叢花無數開,
丹跗紅萼間青梅。
從今結子三千歲,
預喜仙游復摘來。
涉江今日恨偏多,援筆長吁欲奈何。
倘使淚流西去得,便應添作錦江波。
憑高瞰迥足怡心,菌閣桃源不暇尋。
余雪依林成玉樹,殘霙點岫即瑤岑。
曾過街西看牡丹,
牡丹才謝便心闌。
如今變作村園眼,
鼓子花開也喜歡。
石沈遼海闊,
劍別楚山長。
會合知無日,
離心滿夕陽。
蒼茫枯磧陰云滿,
古木號空晝光短。
云擁三峰岳色低,
澤國龍蛇凍不伸,
南山瘦柏銷殘翠。
褭褭東風吹水國,金鴉影暖南山北。
蒲抽小劍割湘波,綠桑枝下見桃葉,回看青云空斷腸。
烏足遲遲日宮里,天門擊鼓龍蛇起。
風師剪翠換枯條,繡衣白馬不歸來,雙成倚檻春心醉。
六律鏗鏘間宮征,伶倫寫入梧桐尾。
七條瘦玉叩寒星,田文墮淚曲未終,子規啼血哀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