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時適歸彭城兼寄王會之并張白云
壯年客宦樂徐州,五見黃華戲馬周。
無復登山拋舊屐,不堪臨水送歸舟。
東城公子猶三徑,南墅先生久一邱。
為話吳門非樂土,鱸魚菰黍漫淹留。
壯年客宦樂徐州,五見黃華戲馬周。
無復登山拋舊屐,不堪臨水送歸舟。
東城公子猶三徑,南墅先生久一邱。
為話吳門非樂土,鱸魚菰黍漫淹留。
壯年時客居徐州為官,曾在此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至今已五次見到菊花盛開,在戲馬臺周邊輾轉。如今不再能像從前那樣登山,連舊木屐也已拋卻;更不忍在水邊為你送歸舟。東城的公子(王會之)仍守著隱士的庭院,南墅的先生(張白云)早已隱居山丘。你替我轉告他們:吳門并非樂土,不要因鱸魚菰黍這些吳中特產而長久滯留。
客宦:客居為官。
黃華:即黃花,指菊花。
戲馬周:戲馬臺周邊。戲馬臺為徐州古跡,傳為項羽演武處。
登山拋舊屐:用謝靈運事。謝靈運特制木屐登山,此處指不復有昔年登山之興。
三徑:典出漢代蔣詡,指隱士所居庭院。
一邱:指山丘,代指隱居之地。
吳門:指蘇州一帶。
鱸魚菰黍:吳中特產,暗用張翰莼鱸之思典故,但此處反其意而用之。
此詩為送友人時適歸彭城(今徐州)所作,兼寄王會之、張白云二人。詩人或曾在徐州有過愉快的宦游經歷,此時面對友人歸鄉,觸景生情,既懷往昔,又憂友人未來,故以詩寄意。
全詩以“送歸”為線索,串聯今昔回憶與對友人的勸誡,既見別情之深,亦顯關懷之切,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贈別寄懷之作。
篋巾時撿燕峰書,白下多年夢寐馀。萬里恩私猶未報,只應無路致區區。
結趺一似嵌金山,霎向金沙賣鯉還。總付裱工牢著糨,有時跳下在人間。
枝橫春綠潤如煙,一孔村橋枕水眠。詎忍槳聲驚好夢,人家都歇打魚船。
正月復二月,百年如一年。世間人易老,天下事難全。生計麥十斛,傳家詩幾篇。眼前雖不足,心地自超然。
霜杵舂清骨,風燈揚夢思。空山懸雨處,斷浦落云時。
遠徑留殘照,疏林出小園。山川半豺虎,歲月且琴尊。杜老新雞柵,龐公舊鹿門。不才真忝竊,人道典刑存。
秋到炎消海上天,新涼堪引孝廉船。向來珠樹依三秀,此去金莖待四遷。藉藉才名芳水部,寥寥經術老菑川。中朝自有山公在,姓字都從啟里傳。
太廟禮成,賜張元輔。戊子新正吉,春享祖廟親。祀事欣已成,肅駕回宮宸。登輦偶一顧,輿南一輔臣。貌奇真才杰,形端氣志伸。外焉秉貞一,內則抱忠純。誠正輔吾躬,清白飭乃身。予喜荷天眷,赍賢作邦仁。庶幾皋夔輩,望以康斯民。
芝蘭凝碧茁公孫,庭砌花開靜掩門。記得潛夫曾著訟,始知家學有淵源。
飄飄落葉隨風吹,葉落何時還故枝?盛年光景能幾何,俟河之清日月多。餔糟歠釃且共歡,何為憂虞坐自煎。不見熒熒帳中燭,短發頹齡不可續。
服膺師訓毅名齋,觀省無妨動與偕。只向此中窺所守,已知平日謹諸懷。器充宏博乾坤大,理析精微律呂諧。吾道古今窮不盡,一尊深夜講朋儕。
回首都門道,停橈野水頭。沙明回古寺,樹轉抱江流。北極黃金殿,南天綵鹢舟。青山他日夢,遙落五云游。
莊山夾水依孤寺,近擁孤城晝亦寒。云竦鶴聲過樹杪,海翻龍氣上巖端。凌風欲聽王喬落,倚石頻思叔夜彈。托慕九霄猶未得,疏襟人獨攬幽蘭。
出其東門,遙望平原。離離衰草,漠漠黃昏。豈必離別,始為銷魂。望王孫兮不歸,思公子兮無言。悲何來兮沉郁,心偶觸兮煩冤。乃有輕霧為之弄晴,薄煙于焉籠月。雨微集而釀寒,露凝霜而欲結。終隕落其銷盡,暫抽萌而芽茁。色黯淡其非榮,□□□□□□。離鸊綠而先摧,佩荃蓀而并折。望遙天兮碧淺,臨江皋兮綠蕪。舜華縱落,根荄半蘇。已焉哉!彼百草兮,宜似余之集枯。旋掩三徑,卒我捋荼。愾歲序之奄忽,還高臥而遂初。徐于起視,帶經可鋤。理蘭畹兮植蕙畝,芼杜若兮羹文蕪。采眾美之陸離,表雅志之潔素。羌金石之不遷,矧芳馨之猶故。甫結恨于邇室,敢背指于中路。君棄余兮若遺,余怨君兮如慕。待還碧于東皇,矢同心于歲暮。
老病從人笑,兒童識我誰。窮愁無地著,心事有天知。鵲噪緣何喜,蛙鳴豈為私。如何得懷抱,長似醉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