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溫公挽詞三首 其二
百姓歸周老,三年待魯儒。
世方隨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幾雖來晚,明堂訖授圖。
心知死諸葛,終不羨曹蜍。
百姓歸周老,三年待魯儒。
世方隨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幾雖來晚,明堂訖授圖。
心知死諸葛,終不羨曹蜍。
百姓像歸心周朝那樣信服溫公,如同期待魯國的賢儒(周公)輔政。世道正隨著時間改善,而他的身體已需要人扶持。皇帝召見雖晚,最終在明堂完成了授政。眾人皆知即使如諸葛亮般去世,也絕不羨慕平庸的曹蜍之輩。
歸周:用周文王、周武王得民心的典故,指百姓歸附。
魯儒:代指賢臣,魯國為周公封地,此處以魯儒借指司馬光。
玉幾:玉飾的小桌,帝王所用,代指皇帝召見或重用。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場所,此處指朝廷。
死諸葛:典出《三國志》,諸葛亮死后仍令司馬懿不敢追擊,喻指賢者雖逝仍有影響。
曹蜍:東晉人,《世說新語》載其凡劣,此處代指平庸之輩。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卒后追贈太師、溫國公,故稱'溫公'。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資治通鑒》。此詩為蘇軾在司馬光去世后所作挽詞之一,表達對其一生功績的追思與哀悼。
全詩通過用典和對比,贊揚司馬光輔佐朝政、改善世風的貢獻,以'死諸葛''曹蜍'對比突出其卓越不凡,情感真摯,立意高遠。
今宵去人哭,明日居人歌。行止有分定,人生知幾何。悠揚轉蓬根,浩蕩西北風。弱質任飄翻,棲息何時終。顧此增永嘆,永嘆情靡極。舉酒欲飲之,持杯三太息。有生同此懷,幸會期無乖。張燈厲絲竹,我意君當諧。譬彼天上月,暫盈仍就缺。念之動遐思,憂心不遑掇。憂心曷能已,川流逝無止。大觀亦齊物,詎謂私一已。
憶爾含香供奉班,書題臘日到江關。沨沨詩句云霄里,落落吾儕天地間。別思孤琴臨大澤,生涯雙屐滿青山。漢宮秋湛仙人掌,沆瀣文園好自攀。
時往時來我已疲,江山終古只葳蕤。花中短笛吹梅落,醉里長歌捲夢飛。三生算計迷堪悟,十載少年憶可悲。問子馀年能有幾?竹竿蚓餌命吾歸。肖子家鄉聞已久,常時屢約踐仍難。沙中水染衫全翠,雪后花生嶺可攀。短短浮生風駛盡,遙遙少日夢攜還。和子夢中留一霎,勝吾塵海轉千年。
金仙棲石龕,珠宮結靈樾。黃葉樵路深,綠苔人履絕。巖花見空色,山云悟生滅。客來嘯遠風,僧行踏涼月。香燈十地明,寶鐸四天發。已是都率宮,詎想襄城轍。
云去云來當面流,半天有地我今游。千江日倒紛飛電,獨樹霜橫不任秋。寒氣欲侵蝴蝶夢,星華亂點繡驕裘。玉笙鳳吹無消息,一枕新詩萬籟收。
化城鐘動曙蒼蒼,野服乘春到上方。一犬臥園芳草暖,亂禽啼樹石楠香。珠林對酒朋簪盍,寶地看花色相忘。欲向寰中除苦惱,無過依止贊公房。
風塵謝高韻,廊廟企鴻猷。適已道雖勝,匡時智彌優。德人鮮凝滯,大化任沉浮。終參子房幄,始泛?夷舟。
昔亦投荒鬢亦斑,笑當云夢踏君山。湘妃竹淚盈盈滴,日涌云飛白浪翻。
雋游分破北窗眠,笑撚吟髭看控弦。久袖飛馳銀管手,為渠涂改角弓篇。
越客居梁久,為歌尚越聲。只緣秋夜苦,長系故鄉情。三徑黃花暗,孤燈白發明。憂來獨憑檻,鴻雁正南征。
勞人怨離別,驅馬向關山。跌宕丈夫氣,凄涼兒女顏。自傷前日誤,唯問何時還。無情東澗水,尚為鳴潺潺。
一經遺爾貴沉酣,父子恩深未易談。廢學斷機如此織,獨無新婦為夫慚。
出門休訝路行難,南北東西盡此間。舉棹漸隨寒影遠,卻疑煙月在波瀾。
靈山蘊麗名,秀出寫蓬瀛。香爐帶煙上,紫蓋入霞生。霧卷蓮峰出,巖開石鏡明。定知丘壑里,并佇白云情。
州在三峰最上頭,上頭高處更高樓。都將萬壑千巖景,堆作雙溪疊嶂秋。晚雨才收山盡出,暮天似水月如流。敬亭堪喜還堪恨,領得風光攬得愁。雙溪疊嶂舊知名,投老初登眼不醒。一雨飛來四天黑,亂云遮斷萬峰青。急呼月色開秋色,奪得昭亭與敬亭。自笑詩翁猶狡獪,不饒山鬼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