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圻陳主簿彥升歸越
好在稽山北,因君訪故園。
風流久衰歇,湖水自清渾。
可得千秋觀,相傳百代孫。
時聞祖行客,不減漢東門。
好在稽山北,因君訪故園。
風流久衰歇,湖水自清渾。
可得千秋觀,相傳百代孫。
時聞祖行客,不減漢東門。
美好的稽山北面,我托你代我探訪故園。那里曾經的風流韻事早已消逝,只有湖水依舊或清或渾。不知能否見到那千秋觀,它已相傳了百代子孫。時常聽聞為你踐行的人,不比漢代東門送別的場面遜色。
好在:問候語,猶言依舊安好。
稽山: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
風流:指風雅的人物或事。
清渾:清澈和渾濁。
千秋觀:可能是當地一處古跡。
祖行:餞行,送別。
漢東門: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辭官歸鄉,公卿大夫等在東都門外為他們餞行,場面盛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可能與陳主簿彥升相識,友人要歸越,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借送別友人之機,抒發對友人故鄉的向往和對歷史文化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歸越,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送別詩的常見情感和表現手法。
默成用密,智空理得。歷代祖心選同科,三世佛口閑掛壁。
兀兀一無為,冥冥百不知。倦多惟嗜睡,食晚遂忘饑。開卷渾如夢,逢人不省誰。何須覓知識,木石即吾師。一點湛空明,居然萬事輕。菜元勝肉食,車豈異徒行。幻境終何在,金丹本自成。信能如是解,土苴亦長生。薙草除枯葉,勞人亦動心。無愁疏把酒,習懶罷彈琴。濯垢臨溪水,追涼就木陰。常尋省力處,外物孰能侵。夢事飽曾經,靈臺了不驚。冤親同一妄,魔佛兩皆平。應物如風過,投床即鼾聲。晨興拂幾硯,猶恨太勞生。
君不見額琳之北古道旁。胡桐萬樹連天長。交柯接葉萬靈藏。掀天踔地紛低昂。矯如龍蛇欻變化。蹲如熊虎踞高崗。嬉如神狐掉九尾。獰如藥叉牙爪張。或為諸生肅。揖讓何矜莊。或為勇士怒。奮髯森戟芒。或為幽閨女。婉昵凝新妝。或為玉清客。羽服來帝鄉。或若沈沙戟。斷折愴周郎。或若通天柱。摧壞悲武皇。或若仇池石。袍笏拜元章。或若伯通臼。舂杵偕孟光。妍媸肥瘦各有態。風撐雪拒千星霜。枯杈頻經野火燎。翠葉不礙尋斧傷。我聞蒲昌海。大者如舟航。張侯乘之探星宿。牽牛織女遙相望。山經既不載。班史亦未詳。瞀儒不解事。鳴鳳訛朝陽。吁嗟造物信狡獪。畫工雖巧安能方。我今作詩告來者。此言雖夸勿笑狂。
皇明馭歷,仁深海縣。載擇良辰,式陳高宴。颙颙卿士,昂昂侯甸。車旗煜爚,衣纓蔥茜。樂正展懸,司宮飾殿。三揖稱禮,九賓為傳。圓鼎臨碑,方壺在面。鹿鳴成曲,嘉魚入薦。筐篚相輝,獻酬交遍。飲和飽德,恩風長扇。
蕭疏無復碧絲絲,古道蒼荒異昔時。墻底寒蟲聲唧唧,城邊羸馬去遲遲。征夫塞外悲蕭瑟,戍婦閨中感別離。一自王孫歸去后,幾番風雨滿天涯。
東園少小曾游處,桑塢茆堂一徑通。拄杖叩門頭似雪,卻從花底覓溪翁。
九疑山中十八公,元氣結聚非人工。精求本許周廟致,偶遇不受秦人封。寒來暑往年華暮,酷月蒸林雪圍布。柔芳弱蔓幾枯榮,老干槎牙只如故。東風吹和春雨零,萋迷碧草連根青。野猿林鶴相對晚,時有山人尋茯苓。東閣同心美如玉,音信寥寥渭如澳。金粉香飄花上黃,虬須紫簇枝間綠。采花釀酒枝插頭,仰援紫藟俯碧流。盤根錯節終不試,猶勝野斷橫中溝。枝頭滿,酒盈甕,為君起舞岡陵頌。造化生材會有期,莫入丁生醉時夢。
外家忠厚世多才,挑轡相過一笑開。珍重年光記親戚,綿延義脈到云來。后生要積為山簣,前事休論覆水杯。榾柮爐頭好情話,莫沖風雪便輕回。
一擔蟾規,兩行鵑淚,鐘情祗有儂知。顰煙恨雨,惆悵似當時。莫過山塘舊路,怕蘼蕪都怨佳期。是誰把倡條冶葉,零落染燕支。離離幽寤影,凄涼風露,感我天涯。便陳王才調,難賦靈妃。錄遍侍兒名字,總饒他空谷芳菲。漫持比江南紅豆,一樣種相思。
陽回黍谷琯葭飛,一線昭陽日影遲。天子萬年新玉歷,漢宮千載舊朝儀。寒云鐘漏因風落,輦道旌旗向曉披。此日宸旒欣拜舞,年年長獻未央詩。
書屋水云東,軒車路忽通。煙霄十年別,蝦菜一尊同。問俗先民隱,論詩到國風。向來多獻納,臺省竟需公。
長路應難問,君行況及秋。不知葭菼外,何處泊孤舟?遠嶼連云起,殘潮漾月流。可憐南去雁,并作客中愁。
比舊前憂依,述最亨知休。以祐然留希,紳背生推求。
三要清官一月除,尚書學士與僉都。六朝禮樂王綱正,千古文章世道扶。政教已聞超漢宋,人才今見盛唐虞。彬彬文彩詔臨下,歡動瓊南士大夫。
納涼深院憐荷靜,共折荷筒當酒杯。十二闌干明月轉,酒酣花睡兩忘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