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德寺逢張居士
掃葉開新徑,攜缾汲曉泉。
偶逢巖下客,來問室中禪。
鳥去空還寂,薪窮火自傳。
四方行已徧,歸老舊林邊。
掃葉開新徑,攜缾汲曉泉。
偶逢巖下客,來問室中禪。
鳥去空還寂,薪窮火自傳。
四方行已徧,歸老舊林邊。
清掃落葉開辟出新的小徑,提著瓶子清晨去汲取泉水。偶然間遇到了巖下的居士,他前來詢問禪理。鳥兒飛走后山林又恢復寂靜,柴燒完了火種仍能自行延續。已經走遍四方,如今歸來隱居在舊林邊。
缾:同“瓶”。
巖下客:指張居士。
室中禪:指禪理。
薪窮:柴燒完。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四方后,于興德寺偶遇張居士,有感于禪院生活和禪理而作。當時佛教禪宗較為流行,文人雅士多受其影響,詩人或許也在尋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禪意生活的追求和回歸自然的心境。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通過日常場景傳達禪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詩歌對禪意題材的關注。
碧云章句才離手,紫府神仙盡點頭。
樹迎高鳥歸深野,云傍斜陽過遠山。(《秋日晚望》,
草疊到孤頂,身齊高鳥翔。
勢疑撞翼軫,翠欲滴瀟湘。
云濕幽崖滑,風梳古木香。
晴空聊縱目,杳杳極窮荒。
獨夜思君切,無人知此情。
滄州歸未得,華發別來生。
孤館木初落,高空月正明。
遠書多隔歲,獨念沒前程。
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
危樓聊側耳,高柳又鳴蟬。
(《秋日登樓》)
蘚色圍波井,花陰上竹樓。
對面雷瞋樹,當街雨趁人。
春光懷玉闕,萬里起初程。
江上呼風去,天邊掛席飛。
漆燈尋黑洞,之字上危峰。
盡日行方半,諸山直下看。
白云隨步起,危徑極天盤。
瀑頂橋形小,溪邊店影寒。
往來空太息,玄鬢改非難。
招靈鑄柱垂英烈,手執干戈征百越。
誕今鑄柱庇黔黎,五溪之眾不足平,我師輕躡如春冰。
溪人畏威思納質
新霜染楓葉,皎月借蘆花。
廢宅寒塘水,荒墳宿草煙。
洗盂秋澗日華動,
搗藥夜坐秋氣深。
病臥瘴云間,莓苔漬竹關。
孤吟牛渚月,老憶洞庭山。
壯志潛消盡,淳風竟未還。
今朝忽相遇,執手一開顏。
未向漆園為傲吏,定應明代作征君。
傳家奕世無金玉,到頭終為蒼生起,休戀耕煙楚水??。
先生入太華,杳杳絕良音。
秋夢有時見,孤云無處尋。
神清峰頂立,衣冷瀑邊吟。
應笑干名者,六街塵土深。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門前春水白蘋花,岸上無人小艇斜。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拋殘食飼神鴉。
亂繩千結絆人深,越羅萬丈表長尋。楊柳在身垂意緒,藕花落盡見蓮心。
壞墻風雨幾經春,
草色盈庭一座塵。
自是神明無感應,
盛衰何得卻由人。
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
地古既資攜酒興,
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空說魯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