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放歌行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臣獻謀猷。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毋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臣獻謀猷。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毋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南渡洛陽渡口,西望十二樓。天子坐在明堂,每月初一接受諸侯朝拜。清樂在千門中奏響,皇家的風范覆蓋九州。祥瑞的彩云從東方飄來,浩浩蕩蕩環繞著太陽流動。太平盛世看重的是談論治國之道,舞文弄墨又有什么用呢?;噬舷略t征召民間賢才,我獻上自己的謀略。官員們像星星一樣羅列,他們向曹參、周公那樣的賢相行禮。追逐名利不是我該做的事,入朝為官我也會遲疑。有幸得到國士的賞識,因此脫下了打柴人的粗布衣服。如今我放聲高歌,來慰藉像諸葛亮那樣未遇明主的憂愁。只謀求幾斗俸祿,奉養家人不必有豐盛的食物。如果能得到長生的仙藥,那和駕云飛行也沒什么兩樣了。
十二樓:神話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借指洛陽的宮殿。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月朔:每月初一。
皇風:皇家的風范。
慶云:祥瑞的彩云。
泱漭:廣大的樣子。
草澤:指民間。
謀猷:謀略。
冠冕:指官員。
曹與周:指曹參和周公,都是古代的賢相。
負薪裘:打柴人的粗布衣服。
梁父愁:像諸葛亮未遇明主時那樣的憂愁。
金膏:傳說中的仙藥。
此詩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不詳。從詩中可推測是在一個相對太平的時期,詩人可能是一位渴望施展才華卻又不愿追逐名利的文人,在得到賞識后,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復雜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詩人在太平盛世中的心境,既贊美盛世,又不熱衷于名利。其特點是情感豐富且復雜,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思想和追求。
盛時忽忽到衰時,一一芳枝變丑枝。感舊最關前度客,愴亡休唱后庭詞。春如不謝春無度,天使長開天亦私。莫怪流連三十詠,老夫傷處少人知。
齏館常年會,辛盤此日傳。鹢飛慚落羽,鯨吸感流年。白發干戈里,青云談笑邊。晤言寧邂逅,接席亦因緣。列俎馀珍味,登筵總俊賢。玉壺延淑景,綵筆詠春天。上客歡先醉,狂朋喜欲顛。梅懸金勝小,燭照錦袍鮮。起舞交為壽,疑年各自憐。主人情更重,屢賦鹿鳴篇。
待月空庭得月遲,月臨山頂發清輝。初離滄海寒光濕,才轉瑤臺列宿稀。清助婆娑看處興,影隨零亂舞時衣。相逢盡是他鄉客,休唱驚烏繞樹飛。
斷橋流水小舟橫,臥看林梢素月明。雙鶴不知何事舞,風前時送九皋聲。
仙吏繇來自錦江,棠陰千里擁麾幢。如何海上思歸興,夜夜鳧飛鶴發雙。
春光叫遍費千金,紫韻紅腔細細吟。幾處又驚游冶夢,誰家不動惜芳心。暗穿紅霧樓臺曉,清逐香風巷陌深。妝鏡美人聽未了,繡簾低揭畫檐陰。
豈為風塵說劍難,薄游無意戀長安。天垂碧野孤亭出,路入青山獨馬看。酒傍柳花江店晚,潮翻云樹海門寒。春歸度盡相思曲,紫玉聲中夜月殘。
綠蘿翳翳結高林,煙吐霞吞一徑深。半夜松涼鶴先睡,滿山明月自橫琴。
非仙非佛亦非神,轉眼蕭然槁木身。昔日朱顏呼不轉,曾經白眼莫當真。七旬有命恒知足,一世堪夸是樂貧。天賜凡庸成定局,安康二字自須珍。
汝到瑤池西,披圖問阿母。二室三花間,可著王郎否。
千丈豐碑勢倚空,風云猶憶下遼東。百年功業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斷龍鱗秋雨后,苔封鰲背夕陽中。行人立馬空惆悵,禾黍離離滿故宮。
君家湖北頭,門前湖水流。水流似儂意,日夜不曾休。
燕子辭巢又一年,東湖依舊柳烘煙,春風重到衡門下,人自單棲月自圓。紅緩帶,綠題箋,深恩薄怨總相憐,難償憔悴梅邊淚,永抱遺編泣斷弦。
蒼生期漸泰,皇道欲中興。國用銷靈像,農功復冗僧。冕旒辭北闕,歌舞怨西陵。惟有金莖石,長宵對玉繩。
寒星無數月如鉤,槁葉呼風入敝裘。人世可憐唯有老,鏡中憔悴夢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