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沔池驛
崤陵臯墓幾摧輪,秋暮重過白發新。
小雨廉纖能滑徑,亂山回互欲迷人。
客心苦厭孤程晚,驛舍頻來舊吏親。
明日問途知更遠,又須呼仆待初晨。
崤陵臯墓幾摧輪,秋暮重過白發新。
小雨廉纖能滑徑,亂山回互欲迷人。
客心苦厭孤程晚,驛舍頻來舊吏親。
明日問途知更遠,又須呼仆待初晨。
崤陵的高丘墓旁不知有多少車輛在此損毀,秋末時節我再次路過,又添了新的白發。細微的小雨讓道路變得濕滑,錯落的山巒迂回交錯,仿佛要把人弄迷糊。我內心苦惱,厭煩這孤獨的旅程如此漫長,驛站里以前的舊吏頻繁前來,顯得格外親切。明天打聽路程,知道還要走更遠,又得呼喊仆人,等待清晨出發。
崤陵:崤山,在今河南洛寧西北。臯墓:高丘墓。臯,通“皋”,水邊高地。
摧輪:車輛損壞。
廉纖:細微的樣子。
回互:迂回交錯。
客心:旅人之心。
驛舍:驛站。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秋末再次路過沔池驛,可能當時正處于仕途奔波或游歷途中,歷經歲月滄桑,面對旅途艱辛,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旅途的愁苦和對前路的擔憂。其特點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古代旅人旅途的狀態。
豆花風起動歸心,取別匆匆出武林。韞櫝寧無求價玉,探囊剩有買山金。鷗邊白雨敲秋點,鴉際蒼煙結暮陰。會面偏難分手易,兩情深似越江深。
隔年還避賊,此日又逢人。破屋荊榛地,儒冠老病身。梅花千嶺雪,刺竹一籬春。不敢登高望,烽煙處處勻。寂寞空山里,悠悠又一春。我身唯對我,人日不逢人。破陣思英主,平蠻望大臣;膚功期早建,一戰滅黃巾。藍尾三杯酒,齋頭七種羹;天疑行夏令,人喜值春耕。谷種經旬活,秧針隔夜榮。即今卜雞子,已是欲休兵。
少陵詩卷名山水,王氏丹青老歲華。勝地常令一悵望,儒冠今喜慰生涯。青氈不愧商巖草,白發何愁杜曲花。秦嶺終南得見否,宦游吾已倦塵沙。
纖巧難誇刻楮工,四時不改綠茸茸。祇應松檜堪為友,閱盡人間桃李風。我亦年來養氣工,黃茅丹鼎欲生茸。蓬萊咫尺真堪玩,底恨三年弱水風。
水淺蓬萊海又乾,安平晚渡踏成阡。鴻泥回首滄桑改,只閱春光十二年。
南望山,北望山,四面重重疊疊山。黃發腳底山。昨游山,今游山,聞道天臺亦好山。明朝更上山。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誰云君子賢,明達安可能。乘云招松喬,呼噏永矣哉!
遠峙山常峻,幽泉水自泠。幾回靈井曲,如入九峰屏。雅以平生舊,空懷萬古靈。詩成霜露濕,原上草青青。
細雨疏煙冒廣池,危亭晨坐冷侵衣。秋風不作羈人便,波面蕭蕭柳葉飛。
湖上飛來小祝融,群青在側一居中。何當容眾常相下,不必稱孤獨自雄。
貪生養命事皆同,獨坐閒居意頗慵。入夏驅馳巢樹鵲,經春勞役探花蜂。石爐香盡寒灰薄,鐵磬聲微古銹濃。寂寂虛懷無一念,任從蒼蘚沒行蹤。
姑射仙人冰雪姿,珠冠瓊佩下瑤池。湘江帝子元同調,翠袖相依歲晚時。
全晉咽喉地,城橫萬疊山。西屏句注塞,東控紫荊關。砧杵三秋急,旌旗一代閒。天心元朔漠,臨眺且開顏。塞垣寒太早,裘馬凜秋分。山雪爭初日,河冰亂白云。一關天上度,雙角月中聞。故國南歸好,無因逐雁群。
樹帶千巖色,人乘九夏風。豈無招隱意,誰與獻諸公。
湖西山水名天下,有客乘春作勝游。白騎踏花銀絡腦,青娥舞雪錦纏頭。幡幢影里高低寺,弦管聲中遠近樓。如此風光莫虛度,人生只合老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