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
渴蟬鳴中夜,木葉凝無風。
襟苧不加帶,猶如被蒙茸。
三庚信可畏,一扇曾何功。
安得解民慍,蒼梧理古桐。
渴蟬鳴中夜,木葉凝無風。
襟苧不加帶,猶如被蒙茸。
三庚信可畏,一扇曾何功。
安得解民慍,蒼梧理古桐。
渴蟬在半夜鳴叫,樹葉靜止仿佛凝結,一絲風也沒有。穿著苧麻做的衣服,沒系衣帶,卻還像披著厚毛氈一樣熱。三伏天確實可怕,一把扇子又有什么作用呢?怎樣才能解除百姓的炎熱和煩惱,像舜帝那樣彈奏起古老的桐琴。
中夜:半夜。
凝:凝結,形容沒有風,樹葉靜止不動。
襟苧:用苧麻做的衣服。
蒙茸:蓬松、雜亂的樣子,這里形容厚毛氈。
三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天開始的標志,代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曾:乃,竟然。
慍:煩惱、怨恨。
蒼梧:傳說舜帝葬于蒼梧之野,這里指代舜帝。
理古桐:彈奏用桐木做的琴。傳說舜帝曾作《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此詩創作背景或為炎熱的夏天,詩人在酷熱中感同身受百姓的痛苦。古代暑熱時節百姓生活條件艱苦,缺乏有效的消暑手段,詩人借此詩表達對百姓的關懷。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百姓在暑熱中受苦的同情。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表意。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心系民生的創作態度,反映了傳統文人的社會責任感。
毀譽榮辱至,海波何時平。海中有仙山,仙人筑為城。金銀為室闕,桂樹羅階生。鸞鳥翔且舞,美女稱飛瓊。偓佺擁我蓋,王子左吹笙。踟躕聊戲娛,餐之玩西傾。
奕世臺衡貴,盈門紱冕榮。遐方流惠化,殊俗詟威聲。宥密資忠力,安平寄老成。遽騎箕尾去,何以慰蒼生。維岳人皆仰,長城眾所依。遠猷方克壯,昭世忽長違。象設儼如在,英靈窅不歸。唯應令名久,竹素藹馀輝。
湖上茶寮喜雨臺,每逢休務必先來。平生佞古初開眼,抱得宋元窯器回。
十五十六月正圓,樓頭買卜問青天。月如照到吳江水,郎在吳江第幾船。
講帷啟沃寸心丹,赤舄居東鼻吸酸。家學于今揚世美,廟堂自昔嘆才難。湖山時雨沾封內,錦繡春風散履端。知己三生唯晉國,大書勛業肯慚韓。
風雨雞聲亂,云山鶴夢清。自非諸葛臥,誰有魯連名。碧海堪垂釣,黃河未洗兵。鏡中看短發,種種負平生。
玉壺春酒石榴殷,此日中林見往還。堪是樽前幾知己,那能不愛叔牙山。
山野少聞車馬聲,屑珠總為客塵驚。俯思人海憑誰咄,泡影萬千看死生。
綿山恨骨已寒灰,盡禁廚煙肯更回。老病不禁餿食冷,杏花餳粥湯將來。
云臥山房秋草青,步虛聲斷月冥冥。凄涼行到空壇上,拾得松間舊鶴翎。
晴檐一笑問逋仙,青眼相看玉樹前。呵筆沈吟倚東閣,停杯惜別向芳筵。素心知己長相憶,白發催人祗自憐。漫寫老懷驚歲暮,遙傳芳訊及春先。吟斷寒檐月一枝,彩毫呵凍興來時。折花庾嶺封題后,踏雪灞橋歸詠遲。鐵石心腸千載賦,古今香影一聯詩。高歌誰繼群賢作,獨對孤芳有所思。
山頭桃花谷底杏,兩花窈窕遙相映。
日南使人朝貢來,東觀校書遠送回。長江無波風伯喜,不須銅鉦苦相催。
蒼松渺渺謫仙墳,采石磯頭草木芬。此地江山空識李,唐朝內外不容君。詞林氣魄青蓮重,詩酒風流白水分。聞道騎鯨非復是,春峰箕尾佇遙氛。
夜深潭影黑,秋凈月華明。游女珠頻弄,潛蛟臥不驚。蘇公赤壁賦,杜老渼陂行。千載神交處,高吟興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