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日朝謁回與李秉文冒雪過承天寺因題二詩于僧壁 其二
僧爐有令禁觸火,袖手指直凍欲墮。
缾暖微聞蚯蚓鳴,客寒對作橐駝坐。
叩鐘擊魚呼眾起,持缽分糜救晨餓。
一參木佛古因緣,試舉丹霞有何過。
僧爐有令禁觸火,袖手指直凍欲墮。
缾暖微聞蚯蚓鳴,客寒對作橐駝坐。
叩鐘擊魚呼眾起,持缽分糜救晨餓。
一參木佛古因緣,試舉丹霞有何過。
寺廟的火爐有禁令不許隨意觸火,我袖中的手指凍得僵硬幾乎要掉下來。暖瓶中微微傳來蚯蚓的鳴聲,客人在寒冷中像駱駝一樣坐著。敲鐘擊木魚呼喚眾人起身,拿著缽盂分粥來解救清晨的饑餓。參拜一次木佛是古老的因緣,試著想想丹霞燒木佛又有什么過錯呢。
令禁:禁令。
缾:同“瓶”。
橐駝:駱駝。
叩鐘擊魚:敲鐘和擊木魚,是寺廟召集僧眾的方式。
持缽分糜:拿著缽盂分粥。
一參:參拜一次。
丹霞:指唐代丹霞天然禪師,曾燒木佛取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在下元日朝謁后,詩人與李秉文冒雪到承天寺,在寒冷的環境中,看到寺廟僧眾的生活,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寺廟寒冷清苦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僧眾的日常。引用典故引發對佛教義理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宗教文化的關注,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語言記錄生活感悟。
靜觀萬物各隨緣,天亦何心付自然。鴝鵒不材鸚鵡貴,豈知鴝鵒得天年。
幽尋度香徑,遐思倚琴臺。烏喙嘗膽日,雉妖捧心來。春風煽天艷,滅國輕于埃。憑高望海潮,白馬還來無?一杯吊忠魂,江風為號呼。悲哉抉眼地,愁煙暗菭蕪。奕奕讓王宮,遙遙延陵墓。吳儂奉烝嘗,春秋幾霜露。胡為后之人,無復繼高步。寶鼎移炎祚,降王赴幽都。遂令虎林人,得免馬邑屠。獨憐金椀出,啼殺稽山烏。輦路土花碧,金門苾芻關。浮海兩龍起,一去亦不還。空遺溫室樹,過客猶高攀。我來銅駝巷,葛嶺重行行。相逢話師相,皆云誤蒼生。遺臭千萬年,沙堤潮上橫。
小巷深深,斜陽冉冉,苔痕蝕盡興衰感。一春幽夢有無中,古藤陰下詞魂斂。閣裊茶煙,星垂露檻,歌塵酒漬憑誰驗?重回首處已三生,佛桑花共人銷黯。
十載還鄉曲,青山竹樹饒。旦評新得客,花老舊分條。未許嗔濃麗,剛成慣寂寥。圭璋張仲弟,酬對肯連宵。
燕山萬里雪,不作黃河冰。玄德專所司,曷為失其憑。赤云竊乘間,遂逐炎風興。連延土山焦,反更繁青蠅。毛炰列饔餼,臭腐日以升。禋祀古有嚴,孰與存芳馨。昨夢觀圜丘,玉輅蒼龍乘。正氣六合周,瑞花反嚴凝。坐見昆岡火,瞬息投淄澠。愿言哀江南,盡洗毒霧蒸。
溽暑初收生暮涼,風將秋信入虛堂。芙蓉峰頂夜來雨,溪水新添二尺強。
五載重過柳樹臺,故家池館委蒿萊。廢墟壁立俱陳跡,瘣木天全是不材。合眼前游如旦暮,痗心偏霸在塵埃。人間代謝尋常事,頭白衰翁不自哀。
都市懸壺雪滿顛,宋清名譽遠相傳。歸田此日承優詔,別浦乘春放畫船。客路柳風飛紫燕,蓬窗花雨濕青氈。遙知舊業南湖上,藥圃春晴靄術煙。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紅葉下山寒寂寂,濕云如夢雨如塵。
山上去采芍藥花,山前來尋地椒芽。土屋青簾留買酒,石泉老衲喚供茶。
江左繁華宰輔班,星槎無恙便知還。幾多傀儡棚中客,想像高標亦汗顏。
雉堞參差鎖暮云,外城春水內城聞。風塵不落高僧夢,日日看經到夜分。
都城初過雨,輦道凈無塵。香帛供原廟,金貂遣懿親。風隨行李健,景入畫圖真。驛次馳應慣,齋居跡未陳。炎光浮野黍,涼思發溪蘋。蔡澤心何壯,樊宏性更醇。詩才兼雅麗,交味謝甘辛。山郭花藏市,沙橋樹隔津。碑亭圍奰屃,神路截嶙峋。談麈揮霜尾,吟鞍壓繡茵。不辭當旅夕,深幸際佳辰。劍佩趨雙闕,笙歌奠八珍。威靈瞻鳳馭,生氣協鴻鈞。禮磬聲敲玉,宮壺水滴銀。忽傳收燎火,早見徹嚴禋。北斗光芒正,中元節候新。斷云開曉月,殘露下秋旻。蕆事同乘馬,歸裝或駕輪。節旄山鳥避,軒蓋路人馴。去說賢勞共,來看帝命申。金蘭忘異姓,玉樹羨同倫。欲訂西園約,朱門逼禁宸。
山林是處有依棲,及此秋晴喚婦歸。隨分謀生何厭拙,莫因飲啄傍人飛。
水邊楊柳怯秋風,憶昨杏花相映紅。心地不隨時節變,始知天下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