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長歷賦紙閣用王介甫韻
頂還平直得中方,肯作僧庵半夜床。
脫帽不憂風栗烈,熾爐仍助日蒼涼。
賞音正自鳴琴便,宴坐何辭問疾妨。
我有陟厘三百幅,御冬真欲倒歸囊。
頂還平直得中方,肯作僧庵半夜床。
脫帽不憂風栗烈,熾爐仍助日蒼涼。
賞音正自鳴琴便,宴坐何辭問疾妨。
我有陟厘三百幅,御冬真欲倒歸囊。
紙閣頂部平整方正,怎愿像僧庵里半夜的床榻。摘下帽子也不怕寒風凜冽,燒著的爐火還能增添冬日的暖意。在這里欣賞音樂,彈琴正合適,安坐也不必擔心被問病之事打擾。我有三百幅陟厘紙,真想用它們裝滿行囊來抵御寒冬。
長歷:可能是作者友人。
王介甫:即王安石,字介甫。
栗烈:形容寒風凜冽。
熾爐:燒著的爐火。
賞音:欣賞音樂。
宴坐:安坐。
陟厘:一種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日,詩人身處紙閣之中,友人長歷作賦,詩人和韻而作,表達自己對紙閣生活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紙閣生活的愜意,突出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出詩人在平凡生活中發現美好的心態。
熙陽薰蓋壤,麗景日以新。婭姹花媚晝,嚘嚶鳥鳴晨。紛華易消歇,非久淪沙塵。舉世競芳菲,湎若嗜飲醇。豈知有至味,澹然嚌道真。試問金谷夫,何如簞瓢人。
夜聞磧外鈴聲苦,曉聽城頭畫角哀。不是感恩心似鐵,誰人肯向此間來。
自有閑花一面春,臉檀眉黛一時新。殷勤為報梁家婦,休把啼妝賺后人。
九重懷井絡,一字侈奎章。來者思冰檗,其毋頃刻忘。
為定推敲訂魯魚,高情又見曲園俞。知差杜李逾千里,展誦題辭愧有馀。荒臺鳳管積塵深,拂拭憑君正五音。逝者有知應伴我,吹俱聲淚感同心。
半空風雨山頭樹,十頃玻瓈水底天。孤客南來無著處,相宜只有百門泉。
老懶觀梅喜見花,一枝聊復寄君家。清香撲袂傳春信,疏影搖窗借日華。小小池塘從掩映,依依楊柳漫交加。和羹風味今猶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焚香禮拜莫匆匆,目睹心存對圣容。懺悔多生塵垢罪,愿承法水洗心胸。
臨水登山別恨重。極天松栝起秋風。層層樓閣依巖置,曲曲江流與海通。目送經行地,吳楚荒原夕照中。
三十馀年一夢同,向來朝士盡沈空。如今白首趨行闕,不是當年長樂鐘。
北窗幽絕夢初圓,一葉秋聲醒客眠。雌霓半空收暮雨,杜鵑六月熟高田。稻陂別注魚池水,石洞分承茗鼎泉。聊借舊書棲舊隱,夜涼新入短檠邊。
方寸負奇偉,自足排外紛。樂哉曾子履,翛然淵明巾。利欲伐其性,智識由是昏。盛麗悅其目,夢幻何足云。不如覷文字,日月從轉輪。飲芳而咀華,四時無非春。蕓蕓市朝客,孰識此味真。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臨。翚飛叢宇峻,龍濩伏淵深。蘋藻羅清薦,金匏合雅音。風旌翻鳳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塵簽認舊吟。樂游情未足,殘照下西岑。
四維風折勢,一片雪同規。花竹叢間著,開樽瀹茗宜。
輕梳小髻號慵來,巧中君心不用媒。可得紅兒拋醉眼,漢皇恩澤一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