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左山二首 其二
行飯轉北岡,如登贊公嶺。
悠然竟晴日,終比城市永。
殘霞澹微照,遙林耿疏影。
天空氣象杳,落落見此境。
彼哉不自愛,快意烹五鼎。
來日苦大難,忘言得深領。
行飯轉北岡,如登贊公嶺。
悠然竟晴日,終比城市永。
殘霞澹微照,遙林耿疏影。
天空氣象杳,落落見此境。
彼哉不自愛,快意烹五鼎。
來日苦大難,忘言得深領。
飯后散步轉到北岡,感覺就像登上贊公嶺。悠然度過晴朗的一天,這終究比在城市中時間過得有意義。殘留的晚霞發出微弱的光亮,遠處樹林中疏落的影子顯得很清晰。天空空曠氣象幽遠,能清晰地見到這般境界。那些不懂得自我珍愛的人,只圖一時快意享受美食。未來會遭遇大難,而我默默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行飯:飯后散步。
贊公嶺: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一處有名的山嶺。
永:長久,這里可理解為有意義、有價值。
澹:淡薄,微弱。
耿:明亮,清晰。
杳:幽遠。
落落:清晰、分明的樣子。
五鼎:古代列鼎的數目,五鼎食是貴族的待遇,這里指享受美食。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遠離城市的鄉村或山林中,看到自然美景,對比城市中人們的追名逐利、貪圖享樂,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思考。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以自然之景和塵世之欲形成反差。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境界。
壯氣橫飛隘九州,高材一出便封侯。身嬰白刃猶堅壁,家散黃金為報仇。禹穴秋風探史記,幔亭涼月共仙舟。管寧老去非忘世,白帽飄飄賦遠游。
有弟有弟青云姿,以兄為友兼為師。十五遍探古人籍,十九不作今人詩。從兄翱翔潞河側,寧料為殤返鄉域。孤墳寂寞崔橋西,渺渺游魂泣寒食。嗚呼三歌兮歌轉烈,汝雖抱女祀絕絕。
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嬰孩。萬歲千秋志,經天緯地才。未登宸極定,忍見泰山頹。圣子承皇業,能舒四海哀。
清江三日客,風色晚騷騷。古寺催嘗酒,詩人免解貂。永懷方外友,時見雨中招。彷佛蓬壺路,何須問紫霄。
錯認秋光忽似春,相逢疑假夢疑真。暗中添得如云侶,翻恨緣深誤作鄰。
垂柳絲絲罥夢長,白頭都講尚金閶。頻摩老眼觀蝸角,依舊危心懔鷲章。乞食豈同吳市客,醫詩待丐越人方。棲棲道上亭林叟,生日騎驢有底忙?
老僧召對金鸞殿,喜動龍顏坐賜茶。三宿觀堂談般若,九重春色上袈裟。海濤東去龍藏缽,鴻雁南飛月在沙。歸臥江心舊禪榻,妙高峰上望京華。
陽林堂下百株梅,傲雪凌寒次第開。枝上山禽曉啁哳,定應喚我早歸來。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落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不踏清門曉鼓朝,山林真樂在朋曹。烏衣賢胄風流遠,赤壁諸郎氣義高。底事裁詩多態度,也應索酒甚粗豪。殘年我獨棋中影,從此天刑儻遂逃。人言我老是頑仙,坐隱紋枰不計年。何用山廛分小大,直將壺嶠比方圓。爭雄未羨七擒略,見事常輸一著先。好覓周郎云水外,紅渠千頃藕如船。
精藍本是真人宅,疊嶂今名釋子山。綠樹不妨丹鶴下,白云常伴老僧閒。無風木任秋蟬蔭,積雨庭多石蘚斑。儒客坐來除俗態,暮鐘飛出望歸還。
新寧海邊沙作堤,人煙兩岸草萋萋。潮歸鵝鸛印行跡,雨到楓州沙更白。沙山繚繞大堤平,故老虛傳宰相名。漁梁晚波牛渡淺,堰口春泥馬蹄軟。新水還流舊水聲,古人過盡今人行。青幔紅橋幾回別,官柳秋風不堪折。才子辭鄉近九重,銜杯堤下動別容。遙知草詔明光里,沙上空流送別蹤。
慈母辭北堂,季子恨何極。托彼堂下花,對此長相憶。俯羹不可見,面墻竟誰即。昨夜夢魂中,分明見顏色。覺來獨遑遑,陰風邊塞黑。
花影搖溪水半篙,晚風送上釣魚舠。乘流曳轉波間線,擊楫歌翻月下騷。元亮此生惟盞酒,瑤池何日更蟠桃。鄰封主簿徵詩急,再拜江門致幣勞。
婁園袁師德,鄭壁魯新菑。郭巷反顏子,薇山半伯夷。襟全由肘讓,肉盡恐瘡疑。饑至方知誤,誤緣讀泌詩。
紅日新添一線催,竹爐紙閣聚寒灰。雨滋長畝才抽麥,雪漬南枝欲放梅。歲月崢嶸嗟老矣,弟兄漂泊思悠哉。扁舟過我消離恨,肯使云帆取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