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普濟禪院碑贊
古佛留法度大心,種種威攝現勝相。
大心眾生攝威德,求度傾身及眾寶。
冥陽咸會精誠通,正法是歸大緣集。
我今稽首佛陀僧,永奠海山作津筏。
我今稽首明應公,永護寶車炳威德。
悉化大心依浄住,一世咸如今佛日。
三光不愆四序調,主圣臣忠載萬億。
五谷蕃生土地肥,萬靈常躋仁壽域。
古佛留法度大心,種種威攝現勝相。
大心眾生攝威德,求度傾身及眾寶。
冥陽咸會精誠通,正法是歸大緣集。
我今稽首佛陀僧,永奠海山作津筏。
我今稽首明應公,永護寶車炳威德。
悉化大心依浄住,一世咸如今佛日。
三光不愆四序調,主圣臣忠載萬億。
五谷蕃生土地肥,萬靈常躋仁壽域。
古佛留下佛法度化有大愿之心的人,展現出各種威嚴懾人的殊勝法相。有大愿的眾生被佛的威德所攝受,為求度化傾其所有獻出財寶。陰陽各界都能因精誠而相通,大家都歸向正法,大的因緣得以匯聚。我現在向佛、法、僧三寶稽首禮拜,愿佛法永遠安定海山,成為渡人的津筏。我現在向明應公稽首禮拜,愿他永遠護持佛法,讓佛法的威德炳然。希望能將有大愿之心的人都度化,讓他們能依止清凈的佛法修行,讓世間就像如今佛光照耀一樣美好。日月星辰運行正常,四季調和,君主圣明,臣子忠誠,這樣的太平盛世能延續萬億年。五谷繁茂生長,土地肥沃,萬物生靈都能長久生活在太平、長壽的境界。
度:度化,佛教指用佛法引導眾生脫離苦海。
大心:指有大愿、大志向、有慈悲心的人。
威攝:威嚴震懾。
勝相:殊勝的法相。
攝:攝受,佛教用語,指佛以慈悲心攝取眾生。
冥陽:指陰間和陽間。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佛陀僧:即佛、法、僧三寶。
津筏:渡河的船筏,比喻佛法能渡人脫離苦海。
明應公:可能是寺廟所供奉的神祇或高僧。
寶車:佛教中常以車比喻佛法,寶車指珍貴的佛法。
浄住:清凈的住所,指依止佛法修行。
三光:指日、月、星。
不愆:不失誤,正常運行。
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蕃生:繁茂生長。
萬靈:萬物生靈。
仁壽域:指太平、長壽的境界。
此碑贊創作于焦山普濟禪院,可能是在禪院建成、修繕或舉行重大法事活動時所作。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們希望通過佛法來祈求平安、福祉。作者可能是禪院的僧人或與禪院有密切關系的文人,懷著對佛法的信仰和對禪院的美好祝愿而創作了此碑贊。
這首碑贊主旨是贊頌佛法的偉大和祈求佛法護佑世間。其突出特點是具有濃厚的佛教文化內涵,表達了對佛法的虔誠和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在社會中的傳播和影響,是研究佛教文學和寺廟文化的重要資料。
家家養得采珠兒,兼采珊瑚石上枝。珠母多生珠子樹,海中攀折少人知。
碧樹秋聲滿,彤庭月色高。故人待清漏,永夜直東曹。聽履鳴瑤佩,飛觴看寶刀。猶能臨素壁,和霧點霜毫。
面壁潛心學大空,此身無患任飄蓬。草堂自得醍醐味,更訪稽山支遁翁。
王君圭璋姿,宜在條理科。妙語天發成,瑩徹非礱磨。宗廟要琬琰,世豈無卞和。顧恐太分明,頗覺瓦礫多。
梨關不可上,戰格屹云端。閩浙乾坤別,風煙道路難。堤防莫暫廢,戎馬未全安。謾想先皇日,車書達百蠻。
細柳新蒲綠未齊,樓船春泛五湖西。帆檣影里魚爭躍,簫鼓聲中鳥雜歸。宿雨暗添山色重,晴云輕度水容低。人家只在風煙外,面面天開罨畫溪。
王氏昔貴盛,幽賞寓西園。佳花雜芳卉,脩篁蔭叢蘭?,幜钟羯钚悖ら繜o囂氛。時雨被繁綠,好鳥鳴間關。興言念君子,列籍聯衣冠。光風汎瑤席,馀靄襲芳樽。豆籩既有序,詠歌何紛紜。杯至迭酬酢,劇談有馀歡。揮麈睇飛鴻,解纓濯流泉。援琴度逸響,灑翰生云煙。夷曠各有得,意適欲忘言。遺風寄圖畫,高致邈難攀。蘭亭世已遠,所托在斯文。蘇黃去已久,光價重玙璠。撫事增永嘆,徒此懷清芬。
客子苦行役,驅車未曉時。暗流驚斷澗,殘月掛疏籬。徑僻雞聲渺,云連馬首低。敝裘修露肘,猶待弄晨暉。
羽檄中原舊,戈船下瀨新。夢牽兵后信,心死戰馀人。緩急俱時見,安危況老親。飛揚諸俠少,或恐愛風塵。
錢塘佳麗古名都,行樂他鄉得似無。弦管樓邊花柳暗,贈君呼酒過西湖。
吳王城下水連村,梅雨新晴海霧昏。誰復吹簫市朝變,夕陽芳草斷人魂。
過卻山山水水,不知暮暮朝朝。笑我塞中看月,憶君江上聞潮。
不受玄詮即自由,長思珠海約棲丘。人間我亦侏離者,何日從君詠粵謳。
肩臂成洼古石存,雨乾不受野苔痕。道人未用誇神力,自是山王不動尊。
野興自不淺,秋聲何復來。樹深寒易作,門僻曉慵開。擬寫江掩恨,慚非宋玉才。素琴多雅調,稍理向池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