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上人歸天臺
舊住赤城華頂峰,桂巖芝崦白云重。
彌天曾共習鑿齒,入洛因尋陸士龍。
寒燭伴吟經臘雪,雨花開講過晨鐘。
浮漚一念歸心起,本寺房前見偃松。
舊住赤城華頂峰,桂巖芝崦白云重。
彌天曾共習鑿齒,入洛因尋陸士龍。
寒燭伴吟經臘雪,雨花開講過晨鐘。
浮漚一念歸心起,本寺房前見偃松。
你曾住在赤城山的華頂峰,那里桂巖和芝崦被重重白云繚繞。你曾像高僧道安一樣與習鑿齒交往,又因尋訪賢才如同入洛拜訪陸士龍。寒夜中蠟燭相伴吟詩,度過臘月的風雪;雨花飄落開堂講經,直到晨鐘敲響。心中一念如浮漚般生起歸鄉之意,回到本寺房舍前就能見到那棵偃松。
赤城華頂峰:赤城山和華頂峰,均為天臺山的名勝。
桂巖芝崦(yān):長有桂樹的山巖和生長靈芝的山坳。
彌天:指東晉高僧道安,他被時人稱為“彌天釋道安”。習鑿齒:東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
入洛:指到洛陽。陸士龍:西晉文學家陸云,字士龍。
臘雪:臘月的雪。
雨花:佛教傳說,高僧講經感動上天,天上會落下花雨。
浮漚(ōu):水面上的泡沫,比喻世事無常。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是廉上人準備歸天臺時,詩人為其送行而作。當時佛教盛行,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可能與廉上人相識,對其修行生活有所了解。
這首詩描繪了廉上人的修行經歷和歸鄉之念。詩中用典自然,意境清幽,展現了廉上人的高雅品格和詩人對他的贊賞。在文學史上雖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往的文化現象。
寰宇安危異,乾坤歲序同。投身云嶠碧,落膽戰塵紅。晉馬成南渡,宗周入國風。操戈誰衛社,群盜正爭雄。西北疆途蹙,東南信未通。小夫方自智,大將莫論功。敵馬來關外,油幢入閬中。孤臣難自力,報國意無窮。□樊多勝日,杖屨偶相同。西嶺輕陰結,東山落照紅。葵傾終向日,蒲弱易含風。甘作囚山柳,休為投閣雄。淵明門謾設,仲蔚徑才通。用世慚無術,哦詩喜有功。舊廬群盜里,北闕戰塵中。塞路多豺虎,吾生信自窮。
良朋枉惠顧,清霄集詞館。久別念契闊,嘉晤諧燕衎。維時屬秋霽,展席面河漢。輝輝月轉階,稍稍風侵幔。菲薄陳豆登,綢繆綴篇翰。才思繭絲抽,詞彩珠璣粲。語深香屢續,興洽爵無算。撫今誠可怡,感昔亦奚嘆。露白氣逾肅,參高夜將半。且共盡茲夕,坐待雞鳴旦。
太極運兩儀,變化萬形隨。譬彼大壚冶,镕鑄一何私。如何巧智士,謂力能勝之。得時者稱賢,勢在山可移。豈知元命中,茫昧不可欺。達人睹其然,不惑復奚疑。榮華眾所艷,棄之輕如絲。寂寞眾所去,處之甘如飴。失馬寧非福,亡羊信多岐。渴飲清泠泉,饑食西山薇。逍遙放情志,身與元化嬉。聞君得秘要,細用此道推。
修竹苞生兮山之嶺。繽紛葳蕤兮下交陰。木蘢叢兮巍峨。川澤泱漭兮云霧多。悲猿鳴噪兮嘯儔侶。攀折芳條兮聊停佇。夫君兮不還。蕙華不凋殘。歲晏兮憂未開。草蟲鳴兮凄凄。蕭兮森兮玄澗深。悵徬徨兮沈吟。紛紛庵薆。窮巖穴兮。熊窟幽林。杳冥兮吁可畏。嵚崟兮傾欹。飛泉兮激沫。散漫兮淋漓。弱蘿兮修葛。互蔓兮長枝。綠林兮被崖。隨風兮紛披。猛獸兮封狐。眈眈兮視余。扶藤兮直上。巖巖兮嶷嶷。霏霏兮敷敷。赤豹兮文貍。攀騰兮相追。思慕公子兮心遲遲。寒風厲兮鴟梟吟。鳥悲鳴兮離其群。公子去兮親與親。行露厭浥兮似中人。
揮灑閑窗得幾朝,風蘭湘竹一時描。筆蹤卷上新如昨,艷魄泉中久已銷。
隨班曉入謁金鸞,面對天顏咫尺間。身披賜衣深雨露,手提教鐸重丘山。王通千載稱高士,楊震當年亦冷官。自愧菲才何以報,平生惟有寸心丹。
想像孤忠尚凜然,古祠何止更千年。清標自是人難泯,不為區區一劍傳。
秋色凄清白露前,知君拄笏鳳臺煙。浮山來作羅山客,葛令行同鮑令仙。生日登高逢令節,平時止酒足新篇。淵明自昔憐重九,采采黃華復汝賢。
不識大忠祠,偶約城南侶。懷賢一相訪,晴旻敞高樹。斷岸通寒潮,飛甍肅華宇。憶讀厓門志,因之攬雙嶼。陸海翻鯨波,趙宋失其馭。錯落晨中星,飄泊風前絮。荒碑不可覓,父老猶能語。孤臣尚俎豆,敵國已非據。丹扉駐黯云,靈旗帶悲雨。君看正氣堂,千載誰為主。
薊門千里接云中,虜騎清宵警報同。合陣幾窺青海月,鳴鞭爭下黑山風。殘冬戰士衣仍薄,荒歲孤城廩欲空。南國十年輸挽盡,防秋諸將慢論功。
漫天一夜雪,門前解消未。憎儂去時跡,非關殢儂睡。
東風吹雨晝生寒,獨鎖柴門午夢酣。花下銜杯拚潦倒,不妨人作酒徒看。
秋風鶴發雙龜手。不如意事十常九。蓬藋映閒階,嗟叢菊、汝奚為秀。衡門掩,問字無人載酒。永唯道德心初負。向上將求古人友。三嘆抱遺編,藹馀馥、殘膏誰嗅。趣時樣,竟衒羔裘豹袖。
如林廣廈勢摩空,迢遞宮墻映日紅。天幻云峰千載共,風催商氣九關通。高門慣見淮南犬,新路何須冀北驄。四十馀年閑歲月,側身鬧市作壺公。
肩輿軋軋傍湖弦,貪愛春光在客先。山色忽開心里景,湖波搖蕩鏡中天。梅花慣識林和靖,樽酒堪呼李謫仙。一勺山腰泉未試,迫人詩思滿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