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赴歙州
分直蓬邱未再期,江東去去擁旌麾。
名通南省郎官籍,卷續新安郡政詩。
虎觀清風留汗簡,鸰原高韻憶吹篪。
故人別后頻南望,想見森森瓊樹枝。
分直蓬邱未再期,江東去去擁旌麾。
名通南省郎官籍,卷續新安郡政詩。
虎觀清風留汗簡,鸰原高韻憶吹篪。
故人別后頻南望,想見森森瓊樹枝。
在蓬邱輪值分別后未能再次相聚,你前往江東地區,手持旌旗。你的名字列在南省郎官的名冊中,還續寫著新安郡治理的詩篇。在虎觀講論時的清風雅事被載入史冊,你和兄弟間的深厚情誼如吹奏篪的高雅韻律令人懷念。老朋友分別后頻頻向南眺望,仿佛能看到你如森森瓊樹枝般風采不凡。
分直蓬邱:在蓬邱輪值。蓬邱,傳說中的仙山,這里可能代指朝廷的某個機構。
擁旌麾:手持旌旗,指前往任職。
南?。禾拼袝≡诨蕦m之南,稱南省。
虎觀:東漢時漢章帝會集學者在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這里指學術講論之地。汗簡:指史冊。
鸰原:《詩經·小雅·常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后以“鸰原”代指兄弟。
吹篪:《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塤篪合奏聲音和諧,常用來比喻兄弟和睦。
瓊樹枝:比喻人的風采、姿容美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友人李四被任命前往歙州任職,詩人與之分別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文化氛圍濃厚、重視學術和情誼的時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李四赴歙州任職,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表達含蓄而深厚。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學術、仕途的關注,在文學上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混沌杳冥經寰宇。彩霞散盡明玉兔。西落咸池復回顧。心開悟。凝魂晦魄金烏趣。美盼扶彝寒光露。氤氳三色淳清素。直遇瑤天攜女婺。無點污。丹書永系琳宮住。
悽愴懷桑梓,劬勞詠蓼莪。樹風今遠矣,鼎食奈悲何。劍閣登車近,秦關屈指過。騰裝才首路,夕夢已江沱。
星墜寢門夕,鵩來州舍辰。人悲喪遺愛,帝夢失良臣。勛業經綸遠,文章氣燄新。歿猶榮故里,宸筆鏤堅珉。
荊門西去皆秦嶺,萬壑猿聲夜雨愁。幾片江云如惜別,晚來相送過均州。
古來石可硯。
函谷關頭紫氣濃,獨教關尹喜相逢。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載周家藏室中。
畫戟初殘晏寢香,遙從閣夜問飛觴。登龍舊忝諸生列,倚馬新參上客行。擁架圖書回秀色,當筵絲竹動清商。莫將異數誇群弟,誰似彭宣到后堂。
分得劍溪春,種向仙人家。但供玉川渴,不學君謨奢。
不堪眾矢集榆枋,直欲操戈鬨一堂。平地風波傳密電,中宵狼狽走殊方。送行多謝白門柳,喚渡徒攜黃竹箱。明是輕車馳直北,卻言買棹指扶桑。
姑蘇臺南閶闔開,姑蘇臺北鴻雁來。春花秋月幾時好,步屧尋香去如掃。冤胥憤血空海潮,老濞妖妝又煙草。少年為客誰我令,千里汝猶談一經。黃龍挾舟夜有雨,白虎司劍天無星。山中昌蒲十二節,未肯落盡青頭發。姑蘇臺上愁殺人,身在句吳望句越。
寢丘之田,土山之上。孫既貽謀,謝亦遐想。儉則為福,華固難長。寧若我心,一泉一壤。造適為足,超然孤賞。
十年塵土變形容,惟有丹心日月同。北海子卿羝不乳,未應已在畫圖中。
于穆帝臨,至矣元造??伺淦鋬x,惟我文考。仁恩廣覃,奕葉永保。宗祀惟初,以揚孝道。
憶昔文治初,觀風有常公。維時得歐陽,名籍上國通。當年主賓美,至今藹馀風。新祠薦泉菊,還宜列同宮。
屈指夫容次第開,典衣去買海棠栽。溪邊堪插荷花否,便可四時攜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