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紳歸縉云
東甌別業(yè)寄秋云,平昔題橋墨尚存。
故郡曾登太守榻,上都頻掃相君門。
揮毫月殿香盈袖,錫?星津酒滿樽。
歸去吏民如問我,五年書命紫薇垣。
東甌別業(yè)寄秋云,平昔題橋墨尚存。
故郡曾登太守榻,上都頻掃相君門。
揮毫月殿香盈袖,錫?星津酒滿樽。
歸去吏民如問我,五年書命紫薇垣。
你在東甌的別墅寄托著秋日的云霞,往日題橋的墨跡還留存著。你曾在故鄉(xiāng)登上太守的坐榻,也多次在上都拜訪宰相之門。在宮殿揮毫時香氣盈滿衣袖,在星津參加皇帝賞賜的宴會酒滿酒杯。你回去后如果官吏百姓問起我,就說我在紫薇垣起草詔書已經五年了。
東甌:古地區(qū)名,在今浙江東南部。別業(yè):別墅。
題橋:指司馬相如未遇時題橋立志之事,后用來比喻立志求取功名。
故郡:故鄉(xiāng)。太守榻:東漢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只有徐稺來訪時,才特設一榻,徐稺去后就把榻掛起來。這里指受到地方長官的禮遇。
上都:指京城。相君:宰相。
月殿:指宮殿。
錫?(xī yàn):錫,通“賜”;?,同“宴”,指皇帝賞賜的宴會。星津:指銀河,這里借指宮廷。
紫薇垣:星官名,這里借指朝廷的重要機構,負責起草詔書等事務。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友人柳紳要回到縉云,詩人可能與柳紳在京城相識,柳紳在當地和京城都有一定的社交經歷和地位。詩人在朝廷任職,在友人離別時寫下此詩,既有對友人的送別之意,也有對彼此經歷的回顧和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柳紳歸縉云,通過敘述友人的經歷和自己在朝廷的工作,展現(xiàn)了兩人的社交和生活場景。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共看驄馬使君賢,開府東南日月偏。海嶠秋陰分越樹,人家雨色散閩天。朝廷記憶江城久,詞賦知名水部前。還擬主恩頭白里,時危相贈祖生鞭。
竹徑風傳西梵聲,隔墻深夜有人聽。山僧老去無功德,還倚禪門誦佛經。
橫塘高宴復今年,八十六回秋月圓。霜柏轉深云里色,醯雞空老甕中天。夢隨白鶴周三島,坐想清風拂四筵。平格自應天所眷,壽昌端的為誰偏。
頃隨旌旆按東州,一別門闌物再秋。內誦德言如在耳,仰瞻云步但昂頭。掖垣遙想絲綸暇,海角方深賑恤憂。安得此身如泛梗,區(qū)區(qū)能傍濟川舟。白發(fā)書生意氣完,確然行學效民官。九天宮闕心長在,萬里江河分亦安。屢愧姓名塵薦牘,豈論明類必彈冠。感公知遇如何報,唯有霜筠敵歲寒。
搖落秦淮上,依然見索居。客貧親舊少,家難死生余。土銼朝煙冷,荒池古木疏。日斜殊未去,狼籍一床書。
月來軒外自相尋,人在軒中鼓素琴。半榻影斜天浸水,七弦聲動雁投林。光涵石幾秋無際,冷逼冰弦夜正深。我憶戴逵慚未識,擬乘高興借清音。
上墓天時云氣低,鵂鹠聲里日將西。試登丹鳳山頭望,開遍紅棉是紫坭。
祖龍璧歸,秦鹿奔棘。沐猴錦衣,楚騅泣北。吁嗟赤蛇,居馬上得。
度拜稽首,出次于東。天子餞之,罍斝是崇。鼎臑俎胾,五獻百籩。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沖雨來謝邊,滑路沾泥涂。舊鄰忽相見,留我宿山居。然薪燎我衣,取酒慰我劬。雖有骨肉親,各在天一隅。感子勞苦意,焉能念崎嶇。
秋氣侵人冷欲冰,不由老境不愁生。雨聲已遣儂無睡,更著寒蛩泣到明。
迢遞長沙道,蕭條晏歲游。亂山黃葉寺,孤棹白蘋洲。夕鳥沖船過,寒波背郭流。毋論卑濕地,賈傅昔曾留。
煌煌木棉花,迄未入我目。想像花開時,巨火向天燭。
長樂陳翁畫龍手,今君法得古人多。嶄嶄頭角欲飛去,風雨三江秋水波。
五月塞邊才見蝶,令人忽動故園情。牡丹亭館微風暖,芳草池塘細雨晴。花底撲來歌扇小,酒邊飛逐舞裙輕。蘧蘧肯作江南夢,沙漠應知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