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無夢歸天臺山
小隱瓊臺布水邊,獨披金誥味重玄。
晨鳧化舄趨軒室,秋鷺翻濤逐楚船。
養鶴七年知善舞,種芝三秀舊成田。
飇輪不駐勞宸眷,犀管裁章與世傳。
小隱瓊臺布水邊,獨披金誥味重玄。
晨鳧化舄趨軒室,秋鷺翻濤逐楚船。
養鶴七年知善舞,種芝三秀舊成田。
飇輪不駐勞宸眷,犀管裁章與世傳。
你隱居在瓊臺布水之畔,獨自披著金誥品味高深的玄學。清晨像王喬使鳧化為鞋一樣來到軒室,秋天如白鷺翻波般追逐著楚地之船。養鶴七年已熟知它善于起舞,種芝多次收獲,舊日已開辟成田。仙車不停留,勞煩了皇帝的眷顧,用犀管寫成的文章在世間流傳。
小隱:指隱居山林。瓊臺布水:天臺山的景點。
金誥:帝王的詔書。重玄:指深奧的玄學。
晨鳧化舄(xì):典出《后漢書·王喬傳》,王喬有神術,每月朔望來朝,其鞋化為鳧。軒室:指帝王或顯貴的居所。
楚船:泛指船。
三秀:芝草一年開花三次,稱三秀。
飇(biāo)輪:指仙車。宸眷:皇帝的眷顧。
犀管:指用犀角做的筆管,代指筆。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從詩題和內容推測,可能是張無夢受到皇帝召見后要歸天臺山隱居,作者寫詩相送。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文化氛圍濃厚,文人之間有相互贈詩的風氣。
此詩主旨是送張無夢歸天臺山,突出其隱居生活的高雅和受皇帝重視。詩中用典巧妙,語言優美,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在送別詩中有一定特色。
杏花屋角響春鳩,沉水香殘懶下樓。剪得石榴新樣子,不教人見玉雙鉤。
欲送殘春去,長堤日已曛。村舂隔水遠,浦樹到湖分。惜別貪攜手,行吟獨共君。莫驚沙上鳥,飛去各青云。
老樹枯藤蔓草纏,蕭蕭獨立傲風煙。澗池飛下如拳石,知有山靈護冷泉。
莫問山禽與水禽,繞枝爭噪鏡中林。樓上主人舒一嘯,天風吹落鳳鸞音。
縹緲靈光殿,云開紫翠重。遙瞻天子氣,正繞祝融峰。南狩過炎海,中興在亢龍。衡湘諸父老,血胤憶神宗。
題書正為山翁問,忽報山翁使者來。坐有香風起何處,山中花在盎中開。
白云深處寄生涯,歲暮生情賴此花。蜂蝶繞來忙繞袖,似知教折送鄰家。
讀書何用問天涯,土穴馀生即是家。天地已隨肝膽坼,霜楓如血委塵沙。
南京高宴罷,西土遂言歸。江路猶殘雨,荊門正落暉。蓬生仲蔚宅,秋入老萊衣。明日思君處,蕭條鴻雁飛。
湖竹看看欲作林,深居無計避追尋。三辭正系群公望,一出能明百歲心。滿眼瘡痍同疾痛,經途風物欲蕭森。豈應袖卻調羹手,君相于今契且深。
古寺秋崖上,清風掩半關。晚花明艷艷,曉溜落潺潺。松筍穿階瘦,苔窠蔽石斑。翹沙憐鷺靜,抱葉看蜂還。心以空無累,身從病得閑。儀曹獨何事,終日賦囚山。老厭風沙惡,安閑且當禪。開簾延白月,倚杖立蒼煙。鳥散人聲里,鐘殘客夢邊。小蒲風葉偃,薄槿露花鮮。句好吟須斷,歡馀醉帽偏。人生但如此,何處不翛然。
天上仙人亦讀書。風麟形相不枯臞。十年傲雪氣凌虛。誰道鄴侯功業晚,莫教文舉酒樽疏。他年玉頰秀芙蕖。
出伏仍消渴,經旬尚飲冰。寒齋留熱客,陽燄逐秋蠅。卉木傷遲暮,炎涼變愛憎。惟馀天畔月,冷魄掛枯藤。
西北誰家婦,雄才似木蘭。一朝馳大道,幾日隘長安。紅失裙藏鐙,塵生襪打鞍。當壚無不可,轉戰諒非難。
不肯雷同自一家,青裙獨立水之涯。只應夜過許長史,全似當年萼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