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石集賢飲
日上三竿宿霧披,章臺走馬帽簷欹。
祗傳祖席觴無算,肯顧尚書對有期。
蕓省繙經終寂寞,柳隄飛鞚好追隨。
靈均不醉真何益,千古離騷怨楚詞。
日上三竿宿霧披,章臺走馬帽簷欹。
祗傳祖席觴無算,肯顧尚書對有期。
蕓省繙經終寂寞,柳隄飛鞚好追隨。
靈均不醉真何益,千古離騷怨楚詞。
太陽升起三竿高,夜晚的霧氣已消散,你在章臺騎著馬,帽檐都傾斜了。只聽說為你踐行的宴會上大家盡情飲酒,卻不顧與尚書的約會之期。你在秘書省翻經書終究是寂寞的,不如在柳堤上策馬奔騰去追隨歡樂。屈原不沉醉又有什么益處呢,千古以來《離騷》滿是對楚國的哀怨之詞。
日上三竿:太陽升起來離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約為午前八、九點鐘。宿霧:夜晚的霧氣。披:散開。
章臺:漢代長安有章臺街,多妓館,后以章臺指歌樓妓館集中之地。簷:同“檐”。欹:傾斜。
祖席:餞行的酒席。觴無算:指飲酒不計杯數,盡情暢飲。
肯顧:哪里顧及。尚書:古代官職名。
蕓省:即秘書省,因秘書省中藏書多以蕓香防蠹,故名。繙經:翻經書。
鞚:馬籠頭,這里指騎馬。
靈均:屈原的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石集賢要參加某種活動或遠行,作者為其踐行并勸他不要一味沉浸于書齋的寂寞,應適當享受生活。當時社會可能相對安定,人們有一定的社交和游樂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勸石集賢放下書齋的寂寞去享受生活。其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社交文化。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蓋湘水。
蠻娘吟弄滿寒空,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汀洲白蘋草,柳惲乘馬歸。
江頭楂樹香,岸上蝴蝶飛。
酒杯箬葉露,玉軫蜀桐虛。
朱樓通水陌,沙暖一雙魚。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臺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風飛綽綽。
寒鬢斜釵玉燕光,濃蛾疊柳香唇醉。
花袍白馬不歸來,金鵝屏風蜀山夢。
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鬢四時芳。
玉喉窱窱排空光。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楓香晚花靜,錦水南山影。
驚石墜猿哀,竹云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誰家紅淚客,不忍過瞿塘。
日腳淡光紅灑灑,
薄霜不銷桂枝下。
依稀和氣排冬嚴,
已就長日辭長夜。
入苑白泱泱,宮人正靨黃。
繞堤龍骨冷,拂岸鴨頭香。
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
幸因流浪處,暫得見何郎。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bAzy
星依云渚冷,露滴盤中圓。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園。
夜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
僅厭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曉風何拂拂,北斗光闌干。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云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
九節菖蒲石上死,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堂。
帝重光,年重時,
七十二候回環推,天官玉管灰剩飛。
今歲何長來歲遲,
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