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歲暮壽春道中五首 其三
有渡有渡背北城,凌排駕淮吹暮聲。
郵程未央豈病涉,寄汝一檝推生平。
古來豪士重感概,車下未乏宵衣征。
出處任天幸無苦,有如此水吾其行。
有渡有渡背北城,凌排駕淮吹暮聲。
郵程未央豈病涉,寄汝一檝推生平。
古來豪士重感概,車下未乏宵衣征。
出處任天幸無苦,有如此水吾其行。
有渡口啊有渡口在北城外,水波排涌駕著淮水傳來傍晚風聲。旅程未結束怎怕渡河,送你一葉扁舟任它隨波。自古以來豪杰之士看重感慨,車下不乏連夜趕路之人。出仕或隱居聽憑天意,別太辛苦,就像這河水一樣向前流淌。
凌排:指水波排涌。
郵程:旅程。
病涉:怕涉水渡河。
檝:同“楫”,船槳,這里代指船。
宵衣征:連夜趕路。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癸酉”為具體年份,壽春為地名。推測詩人在癸酉年末于壽春道中,旅途的經歷觸發其創作靈感,可能當時社會存在一些動蕩或人生境遇有起伏,讓詩人對人生有了更多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面對人生旅途和選擇的豁達態度。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與思考。
細雨久不止,江皋泥漸深。出門妨散步,隱幾獨長吟。柳重墻頭壓,苔添石面侵。煙云方滿眼,花鳥莫關心。
先正諸孫興未涯,東風曾記理征槎。關河車騎三千里,京闕笙歌百萬家。紅日當天頭上近,黃埃滿路望中賒。十年歸住滄江水,猶憶金門擁翠華。
扶留碧玉長,疊粽學鴛鴦。錦帶同心似,銀镮纖手將。一醒頓遜酒,數咽日南香。益智真何事,能酬續命湯。
道是冰銷快水程,不知青女解藏冰。蘆花多處竹陰底,砌作瑤堤不計層。
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處不勝嬌,此際魂銷。憶昔青門堤外,粉香零亂朝朝。玉顏寂寞淡紅飄,無那今宵。
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眠分黃犢草,坐占白鷗沙。
石鍋泥碗似排衙,煮草烹枝笑語嘩。何處兒童不天使,襤衫未減笑如花。
嶺表無秋雁不來,云山齊向侮門開。漢家新制涼州曲,慷慨臨風唱一回。
山人學道隱名山,來往盤陀水石間。拄杖風塵隨地起,講堂香氣共云閒。缽羅樹老花仍在,洞府仙游鶴正還。應煉丹砂飛九鼎,藥成不為駐朱顏。
水為誰家水,蓮是佛氏徽。此心無污潔,安更有淤泥。植根穢土隙,越爾無所羈。嗟我肉人子,廿載溺于迷。情字如山重,夸娥莫可移。及情苦難克,始欲思相離。如魚逃追鯊,勢急出水飛。一飛一再墮,一墮一循回。終為巨齒獲,豈是畢竟歸。何年醍灌頂,來住蓮相依。
瀑泉噴落大江深,懶棹扁舟釣柳陰。鶴禁煙花春浩浩,龍門雷火暖骎骎。路隨山勢孤懷壯,風動天機萬籟吟。東閣呼茶清夜話,試將寸草叩洪音。
陽元外家兒,生世何酷似。兩翁幸無虞,二母俱已矣。青云難與期,白日非可恃。動止見羈束,晨昏闕娛侍。鳴雨清夜長,野蔌剪畦翠。苦語出肺肝,屢飲成惡醉。
流光一何駛,冉冉芳歲闌。嗟我裨益疏,幽懷弗能寬。所幸封域內,物阜民且安。既習嘉禮成,聊此閒游觀。內相三槐后,情意如芝蘭。總戎出關西,才器比瑯玕。謙沖副帥先,教子同登壇。豫章先生裔,中貴及地官。并馳英俊聲,相從此盤桓。禪窟大如斗,兀坐無嚴寒。總戎邀曲生,羞膳羅杯盤。忘形到爾汝,勸酬心孔歡。馀酣豪氣充,彼此戒素餐。丈夫感知遇,豈憚世事難。側聞河套賊,西夏為驕奸。安能建長策,奮飛擒可汗。上報明主恩,盡此方寸丹。局促空太息,不得生羽翰。拂袖歸行臺,留題后人看。欲問作者誰,臺叟吳門韓。
水滿陂塘谷滿篝,漫移蔬果亦多收。神林處處傳簫鼓,共賽元豐第二秋。露積成山百種收,漁梁亦自富蝦鰍。無羊說夢非真事,豈見元豐第二秋。湖海元豐歲又登,稆生猶足暗溝塍。家家露積如山壟,黃發咨嗟見未曾。放歌扶杖出前林,遙和豐年擊壤音。曾侍土階知帝力,曲中時有譽堯心。豚柵雞塒晻靄間,暮林搖落獻南山。豐年處處人家好,隨意飄然得往還。
二月六日天氣惡,捲地黑風吹倒人。卻看花柳俱無色,忽訝江山不似春。高臥野人滋懶散,欲飛燕子自逡巡。東園有約不如意,須待來朝理釣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