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九月盡
霜降三旬后,蓂余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管,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霜降三旬后,蓂余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管,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霜降之后又過了三十天,蓂莢只剩最后一片預示著秋將盡。昏暗的陰云迎著落日,殘缺的月亮如涼透的彎鉤。半夜里,節氣變換,管中的葭灰飛動,明天皇帝就要穿上皮裘。潘安要是過了今晚,也別再吟詠賦里的哀愁。
蓂(míng):傳說中堯時的一種瑞草,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這里用蓂莢的變化表示時間流逝。
玄陰:陰云。
涼魄:指月亮。
殘鉤:殘缺的月亮,像鉤子一樣。
灰移管:古代用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中,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中的灰就會自行飛出,以此來測定節氣。
帝御裘:皇帝穿上皮裘,意味著天氣轉冷。
潘安:西晉文學家,以寫愁情著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秋季末尾創作,當時季節轉換,天氣漸冷,詩人由此引發感慨。
這首詩以秋末景象為主題,通過描寫節氣變化和自然景色,抒發時光感慨。詩中用典巧妙,展現出一定的文學技巧,在描繪季節特點方面有獨特之處。
得失秋毫久已明,不須聞此氣崢嶸。 何妨卻伴參寥子,無數新詩咳唾成。
物外老余生,泉發幽巖里。 自可給瓶盂,不羨滄溟水。
謝講竺峰寺,歸隱新此橋。 院幽結林表,身老寄煙霄。
風篁蔭修嶺,挺節含虛心。 悠悠往還客,孰不聆清音。
真說無所示,真聽無所聞。 海潮山外過,妙響入深云。
風又雨。春事自無多許。欲待柳花團作絮。柳花冰未吐。 翠袖不禁春誤。沈卻綠煙紅霧。將謂花寒留得住,一晴春又暮。
過眼紛紛遙集,來歸往往羝兒。草間塞口绔間啼。提攜都不是,何似未生時。 城上胡笳自怨,樓頭畫角休吹。誰人不動故鄉思。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坐久語寂寞,泉響忽翻空。不知龍者為雨,雨者為成龍。看取交流萬壑,不數飛來千丈,高屋總淙淙。是事等惡劇,裂石敢爭雄。 敲鏗訇,捫滑仄,藉蒙茸。蒼浪向來半掩,厚意復誰容。欲說正元舊事,未必玄都千樹,得似洞中紅。檐語亦顛倒,洗爾不平胸。
娟娟二入清明了。猶說淮陽早。錢歐陸譜偏花光。紅到壽陽、也不說淮陽。 此花地望元非薄。回首傷流落。洛陽閑歲斷春風。怎不當時道是、洛陽紅。
漫道十年前事,悶懷天又陰。何須恨、典了西湖,更笑君、宴罷瓊林。閑時數聲啼鳥,凄然似、上陽宮女心。記斷橋、急管危弦,歌聲遠,玉樹金樓沈。 看萬年枝上禽。徊徨落月,斷腸理絕弦琴。魂夢追尋。揮淚賦白頭吟。當年未知行樂,無日夜、望鄉音。何期至今。綠楊外、芳草庭院深。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下片疑似后人續作)
糞火堆頭潦倒身,且無花鳥鬧芳春。 口邊白醭心如鐵,甘作叢林不義人。
水闊無風似有風,蘆花搖落櫓聲中。 鷗無一點驚猜意,認作當時載雪時。
關河猶未息風塵,孤負春來綠草茵。 莫報淮南近消息,題詩且慰白頭人。
梵宇蕭條白日長,苦空譚塵接藤床。 云章酷愛休詩麗,蓮柄慵思遠社香。 石發雨梳雞苑寂,風梭春織鷲山涼。 劫灰心火銷平盡,又聽鐘聲下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