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赴蒙縣二首 其二
搖落秋無頼,追隨月結緣。
褐衣寒未授,櫪馬老先顛。
客思淮云遠,鄉魂越鳥邊。
荒唐故時叟,曳尾想遺阡。
搖落秋無頼,追隨月結緣。
褐衣寒未授,櫪馬老先顛。
客思淮云遠,鄉魂越鳥邊。
荒唐故時叟,曳尾想遺阡。
在這草木凋零的秋天里,真是百無聊賴,我追隨著明月,似乎與它結下了緣分。粗布衣服還未發放,我依舊受著寒冷,馬槽里的老馬已先一步衰老而步履蹣跚。我客居在外的愁思如淮上的云一樣遙遠,思鄉的魂魄仿佛在那越鳥棲息的地方。我這個荒唐的老頭,想起過去的時光,就像那拖著尾巴的烏龜,想回到故鄉的田埂。
搖落:草木凋零,常用來形容秋天的景象。
無賴:百無聊賴。
褐衣:粗布衣服,古時貧賤者所穿。
櫪馬:拴在馬槽上的馬。
顛:本指頭頂,這里引申為衰老、行動不穩。
客思:客居他鄉的愁思。
鄉魂:思鄉的情思。
越鳥:南方的鳥,古人認為越鳥依戀故鄉。
荒唐:這里有放浪、不拘小節之意。
曳尾:典出《莊子·秋水》,比喻自由生活。
遺阡:指故鄉的田埂。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客居他鄉之時。秋天本就容易引發人的愁思,詩人可能在這蕭瑟的季節里,面對生活的貧寒和自身的衰老,更加思念故鄉,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客居他鄉的愁思和對故鄉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以質樸的語言表達深沉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境遇下的真實心境。
滄浪亭院古云林,一水灣環一境深。步步引人能入勝,迢迢失路竟難尋。花天月地增幽興,舞館歌樓豁素襟。蕭寺園亭幾更變,游馀思古更傷今。
寂歷嚴更漏,凄其旅客情。傾腸談近事,屈指數游程。寒氣沖筵入,鄉心冒酒生。經年事奔走,名利一無成。
魚?蟻酒野人歡,且喜春殘花未殘。無事棲棲經半載,出門天地一何寬。
茅店酒,豆棚花。多君歡計淡生涯。飯了看云籬下坐。無功課。時有浮溪犢鼻過。
殘春天色半晴陰,偶立閒亭傷客心。啼去黃鸝復相過,生來青草幾時深。歌成白雪應留和,酒憶高陽獨不禁。最是王孫行樂好,馬蹄過處足幽吟。
久晴不雨則旱,旱固可憂。久雨不晴則澇,澇亦可憂。不旱不澇,尤為可憂。不曾下得春時種,空向田頭望有秋。
至寶無橫棄,泥涂有良規。泥涂不可即,至寶忽在茲。別子逾十稔,萬里見子詞。皎皎照我室,微子誰復為。念子不能見,涕淚雙漣洏。關山多鬼蜮,子行仲春時。下豈有坎坷,上豈有崄巇。卉木已蔚薈,子豈履其危。長風羽翎健,朝舉夕九維。久聞息淮海,何以謝暌離。愿言崇令德,歲晏以為期。
余昔隱屏北,飄然度巖側。誰知神仙居,自與塵世隔。瑤草霜更青,琪花雪仍白。橫玉叫寒云,萬里天一色。
芳草遠,柳絲長。波平兩岸闊,風細野花香。釣魚人共垂綸靜,掠水時來燕一雙。
草際相呼立渚禽,茅堂蕭寂不須深。圖書左右堪怡悅,脫屣浮云物外心。
哈巴河水何清澈,六月砭膚驚凜冽。舀來石上煮壺冰,茶釅奶甘香齒頰。故人感我千山越,為我殷勤陳契闊。茶煙輕裊駐流云,翠鳥飛來枝上歇。
總是心有事,非關歲序頻。持身方欲死,何處復懷人。往念駢殘臘,新愁屬蚤春。但知吾道在,不必問高旻。
清卿恩德重鰲山,詩寄閑棲白首官。須信夜光誰可得,玉龍沉睡玉淵寒。
風云時至謾書經,點墨工夫過點塵。只改舊時行李處,依然不改舊時人。
月圃仙人試道妝,風流六一舊琴堂。遙知鼻觀盈秋馥,乞與冰曹數粟香。東家竹屋最窮空,不識檐花落雨中。笑遣吳剛揮玉斧,解令冷舍作蟾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