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日詔賜館閣官花酒以中澣日游金明池瓊林苑又會于國夫人園會者二十有六人二首 其二
宜秋門外喜參尋,豪竹哀絲發妙音。
金爵日邊棲壯麗,彩虹天際臥清深。
已煩逸少書陳跡,更屬相如賦上林。
猶恨真人足官府,不如魚鳥自飛沉。
宜秋門外喜參尋,豪竹哀絲發妙音。
金爵日邊棲壯麗,彩虹天際臥清深。
已煩逸少書陳跡,更屬相如賦上林。
猶恨真人足官府,不如魚鳥自飛沉。
在宜秋門外高興地四處尋訪游覽,管弦樂器奏出美妙的音樂。金爵樓在日光映照下顯得壯麗無比,彩虹如臥在天際,清澈而深邃。已經勞煩像王羲之那樣的人書寫下這聚會的事跡,更讓像司馬相如那樣的人創作如《上林賦》般的文章。只遺憾自己身為官員有諸多公務纏身,比不上魚鳥能自由自在地飛翔和沉游。
參尋:尋訪。
豪竹哀絲:指管弦樂器,竹指管樂,絲指弦樂。
金爵:指華麗的樓閣。
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
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有《上林賦》等。
真人:作者自指。
元祐七年三月上巳日,皇帝詔賜館閣官花酒,作者等人在中澣日游金明池、瓊林苑,又聚會于國夫人園。當時作者在官場任職,雖有宴集之樂,但也感受到為官的束縛。
這首詩描繪了宴集的熱鬧場景,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文化素養。詩中既有對聚會的喜悅,也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士人的心境。
目送空山遠駐神,似曾相識倍情真。半床素被鋪寒玉,一幅生綃畫美人。爽入冰姿欺國色,悵隨哀曲黯京塵。三郎正愛《霓裳》舞,珍重椒房自惜春。
班綴鹓鸞爵上公,鼎烹龍虎貌還童。鐵冠曾執三湘憲,銅柱猶存五嶺功。曳處履聲為赤舄,懸來弧影是彤弓。渭濱未許長垂釣,聞說君王正夢熊。
夜靜山寒漸透衣,旋煨松火擁爐圍。忽聽竹外籬門響,知是小童買酒歸。
已見王正月,陳人百不知。紅顏豈長好,白發已多時。臘雪微沾土,春風小動帷。丘之禱久矣,何意問祥祺。
詞林雋譽重圭璋,師席居賢國倍光。學館化行周冑子,制科名起漢賢良。弦歌夜對金陵月,袍袖春攜玉殿香。欲寄別懷增悵望,海云江樹故微茫。
春女衒容儀,相將南陌陲。看花愁日晚,隱樹怕風吹。年少從傍來,白馬黃金羈。何須久相弄,兒家夫婿知。
畫箔褰何礙,珍叢發已圓。愿公皆遍賞,莫為一隅偏。
燈火窮經二十年,一官嬴得守青氈。近聞浙水推師席,盡道東陽有鄭虔。
十里宜春下苑花,濃香染著洞中霞。采夫移得將何處,擔入宮城許史家。
積雨晦皋陸,我車不可前。徘徊望北墅,迤邐橫云煙。退坐草堂下,籬菊燦且妍。節物忽將改,引杯吟太元。微醉體亦倦,夢謁九華天。仙人中麓子,揖予出素編。云是廣成撰,孰能叩其筌。憶昔魏伯陽,謂我骨當仙。苦逐世人好,落魄武亭川。緣業殆將滿,數命或有然。始思飲刀圭,卻老覓長年。語既執我手,歡笑極周旋。振袖出兩藥,光如朝日鮮。挹彼松露下,同吞各一圓。五內倏清爽,神采非昔焉。我居太白下,君廬太山顛。采芝拾瑤草,餐玉茹井蓮。欲會但瞬息,跨鶴何翩翩。赤松作參伍,玉女侍幾筵。翛然萬物表,世網安可牽。
質镕藉金冶,托影待珠鉛。藏將繡囊護,臨向玉臺懸。全明物自照,半掩體仍圓。應當頻摩拂,誰得避媸妍。
曇相禪師第二身,蟬聯十世姓楊人。女兄慧辯成勍敵,弟子悲欣記夙因。解使邪迷知有佛,自呼名字凜如神。平生接物多方便,何似今朝一句親。
花發上林時,君行我在茲。三春不相見,千里自同思。白發留燕市,青蘋寄楚詞。郡樓應獨眺,未擬北來期。
讀書聲歇燭華殘,潤入琴弦覺夜寒。寂寞小窗云影薄,隔簾梧葉雨聲乾。
一炷水沈簾不卷。雙陸彈棋,只是閑消遣。喚作太憨生不愿。聰明卻又妨人怨。道是與郎常對面。便未通辭,憔悴郎應見。有約依然天樣遠。教人倚得闌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