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蓬萊閣
冠裳蓋座灑清風,軒外時聞韻籜龍。
人面春生紅玉液,銀盤煙覆紫駝峰。
天涵秋色山山共,樹攪鄉思葉葉重。
便欲買船江北去,為懷明德更從容。
冠裳蓋座灑清風,軒外時聞韻籜龍。
人面春生紅玉液,銀盤煙覆紫駝峰。
天涵秋色山山共,樹攪鄉思葉葉重。
便欲買船江北去,為懷明德更從容。
官員們齊聚,座中好似有清風拂面,軒窗外不時傳來竹子生長的聲音。人們臉上因美酒而泛起紅暈,銀盤上冒著熱氣的是紫駝峰這等佳肴。天空包容著秋色,群山都共賞這美景,樹葉翻動仿佛每一片都承載著濃濃的思鄉之情。我便想乘船到江北去,懷著對賢德之人的思念,更加從容地生活。
冠裳:指代官員。
韻籜龍:指竹子,籜龍即竹筍。
紅玉液:指美酒。
紫駝峰:一種珍貴的菜肴。
涵:包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參加一場官員聚會時所作。當時或許正值秋季,詩人在熱鬧的聚會氛圍中,觸景生情,引發了思鄉之情和對賢德之人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圍繞聚會展開,前半部分描繪聚會的熱鬧奢華,后半部分抒發思鄉與懷人之情。其特點是將兩種不同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情感細膩與創作技巧。
甚處是西川。已上朝天渡口船。父老相逢猶識我,盧前。不入山城記七年。
江海尚烽煙。共為邦家策萬全。燦爛莊嚴行在所,欣然。愿傍嘉陵受一廛。
茅屋雞鳴莫厭聽,
籬邊風靜落花輕。
一竿煙雨蒼苔濕,
好向漁磯穩處行。
覿面難藏向上機,
家風千古為人施。
銀山鐵壁重重透,
賴有丹霞院主知。
幾番邂逅,信十分閒雅。不是矜持見時乍。看銀泥裙褶、金屑檀槽,貪顧曲,不覺酒闌鐙灺。
也應憐宋玉,月夕霞朝,為爾腰圍瘦堪把。秀色遠山橫、好倩丹青,寫鬢影、春風圖畫。
算標格、真應伴才人,坐翠竹叢邊、玉梅花下。
多才漢司馬,高調謝臨川。業在青山里,人來滄海邊。論文驚琬琰,把酒向云煙。未遂卜居志,空歌伐木篇。
入夏門長閉,為園道不疏。閒將流水引,夢與古人居。野鶴窺丸藥,山精聽讀書。尋詩自來往,風起柳塘初。
珍木生庭中,花葉含清芬。
愛此好顏色,可以贈佳人。
繁英久已茂,欲寄感無因。
行行芳樹下,不覺淚沾巾。
誰謂感節物,有懷意所親。
夜半泠然御八風,
下觀四海氣濛濛。
舉頭忽已三更上,
上有瓊樓十二重。
春風次第歸桃李,
催得梅花一夜飛。
時序匆匆幾回首,
即看紅綻雨添肥。
浥露上征鞍,雞聲唱未殘。
新詩吟短句,舊夢醒長安。
馬鐸鳴霜冷,車簾透月寒。
早朝風景在,回首五云端。
別路山川遠,離堂琴瑟賒。
歌聲燈影是誰家。笑我一春憔悴、數飛花。
粉淚長沾袖,殘香伴臂砂。
懷人旅夢斷天涯。無奈黃昏啼殺、后棲鴉。
獨上驛南樓,憑高散旅愁。
江山幾陳跡,天地一浮漚。
且復簪黃菊,何須嘆白頭。
長歌少陵句,詩思滿滄洲。
柳條裊裊飐晴空,
倦倚含情百卉紅。
妒殺桃花能自主,
時隨流水嫁東風。
見說扁舟下彭蠡,九江日落照廬山。
弟兄情話對床夜,應笑冰溪人更閒。
官梅何似野梅好,一任有詩能細論。
牧笛樵歌茶灶外,幾多北海只空樽。
惜矣戴良誕,
賢哉庾域誠。
真能感鶴唳,
何至學驢鳴。
短笛南征馬伏波,
海門霜色避橫戈。
青山待我抽簪日,
莫遣風塵到薜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