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瞻賦游惠山三首 其二
史君厭機械,所與惟散人。
顧慚蒹葭陋,繆倚瓊枝新。
上干青磝磝,下屬白磷磷。
洞天不知老,金界無棲塵。
緬彼人間世,烏蟾閱青旻。
詎得踵三隠,山阿相與鄰。
史君厭機械,所與惟散人。
顧慚蒹葭陋,繆倚瓊枝新。
上干青磝磝,下屬白磷磷。
洞天不知老,金界無棲塵。
緬彼人間世,烏蟾閱青旻。
詎得踵三隠,山阿相與鄰。
知州厭惡機巧詐偽之事,交往的只有閑散自在之人。我慚愧自己如蒹葭般淺陋,卻錯誤地倚靠上如瓊枝般珍貴的您。向上觸及青蒼險峻的山峰,向下連接著白色粼粼的水流。這洞天福地讓人忘卻歲月,佛國凈土沒有一絲塵埃。遙想那人間世界,日月在青天上更迭。怎能夠追隨三位隱士,與他們在山坳相鄰而居。
史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機械:機巧詐偽。
散人:閑散自在之人。
蒹葭:蘆葦,常比喻微賤之人。
繆:通“謬”,錯誤。
瓊枝:比喻俊才。
磝磝:形容山勢險峻。
磷磷:形容水流清澈,石底明凈。
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金界:指佛地。
烏蟾:指日月。烏,金烏,代指太陽;蟾,蟾蜍,代指月亮。
青旻:青天。
詎得:怎能夠。
三隠:三位隱士。
此詩應是作者與蘇軾同游惠山時所作。當時蘇軾在地方任職,他厭惡官場的機巧詐偽,追求一種閑散自在的生活。作者與蘇軾一同游覽惠山,被惠山的美景和清幽氛圍所感染,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美、對惠山景色的喜愛以及對超脫塵世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情感追求。
秖見鳳毛高數尺,豈知龍尾合千尋。有時客報平安字,綠泛深杯風滿林。
垂楊裊裊岸悠悠,崇武城邊春事幽。卷幔忽看天在水,懷人翻覺夜成秋。帝車欲指飛龍殿,卿月空懸彩鳳樓。聞道相如能獻納,漢廷誰肯愧公侯。
雪花堆白滿階除,有客開窗夜讀書。只欲清光輝簡冊,不知寒氣襲襟裾。閉門僵臥成何事,披氅閑行謾自如。年少寸陰須競取,肯辭勤苦廢三馀。
客但憩此亭,飽看山色足。若更入山深,寧知真面目。
蜀棧青騾不可攀,孤臣無計出秦關。華清風雨蕭蕭夜,愁殺江南庾子山。
世態(tài)浮云無定形,先生綠野竟留情。詎知寶祐老臣在,又見金陵新法行。洛邑幾時歸赤舄,東山再起答蒼生。不堪局面遲一著,愿祝薇垣星更明。
好斬佞人頭上血,來充行客酒中杯。門無車馬地無塵,只有青山是四鄰。坐據白云巖下地,仰看青鏡匣中天。山響催茶候,梅蒸熟荔天。門掩蒼苔柳半遮,春深庭院日初斜。對面好峰橫翠幕,繞城垂柳拂清漣。兜鍪不勝任,猶可冠貂蟬。夜如何其斗欲落,歲云莫矣天無晴。山如仁者靜,風似圣之清。當年殿柱題名處。
庾嶺南枝看漸誤。清淺浮香,空憶詩人賦。上苑同心誰并數。江城笛里吹還膴。公主猶憐妝額素。千里江南,又把秾陰度。雪夜揚州非似故。詠花樹下成新句。
叨祿詞垣四十年,白頭無補日憂悁。羨渠拂袂還山去,瀟灑云林一散仙。
庭前并蒂枝,蚤映合歡帷。葉引承筐至,花邀卜鳳窺。連芳桃李徑,交影鴛鴦池。何必絲蘿結,根株長不移。
采花莫采葉,采葉恐傷藕。藕中多亂絲,纏綿那得久。
秋日□秋禾黍邊,農家富貴自豐年。一簞雞黍一瓢飲,誰羨王侯食萬錢。
水合眾流同赴海,山分一嶺獨朝天。居高素以謙為德,日月傾心斗極邊。
我聞燕山雪,其大曾如席。十載羈津門,未睹此神跡。北國多暖冬,溫室信親歷。徒憶兒時樂,頗嘆今非昔。誰知玉龍群,掉頭忽南適。茲游興正酣,兼旬戰(zhàn)猶激。陰云未曾開,大幕沉沉冪。遂令三楚間,千里裹素帛。清野何蕭蕭,不辨阡與陌。夷險安可知,淺深憑摸索。池冰厚可行,檐溜長逾尺。水寒凝不流,炊爨時蹙額。閉戶進羊酒,冷氣猶奪魄。圍爐噓殘灰,擁被挨長夕。因念道中人,愁懷更難釋。鐵蟒困窮途,銀鷹斂長翮。進退不得所,四顧茫茫白。遲遲行路難,棲棲陳蔡厄。左右皆怨嗟,鄉(xiāng)心遠睽隔。孤城各相望,路阻不可擘。生資絕流通,萬眾爭囤積。行市失平準,物稀金如石。祥瑞乃如此,群情轉戚戚。問天此何為,僉謂人之責。爾性妄且貪,惟知眼前益。透支每無厭,后禍非所惜。戾氣亂天和,既壞不可逆。一旦變起時,應對乏良策。人生天地間,小大豈可易。浪言人勝天,天威人莫敵。我愿地球村,人人常悚惕。須留子孫田,慎勿恣開辟。茍能順自然,樂土猶可覓。不然思去汝,永為外星客。
茲辰欲覓登高處,舉目神州半廢臺。白酒尚容羈客飲,黃花猶傍戰(zhàn)塵開。忽逢重九遘陽九,已覺鴻哀又雁哀。惟有少陵言可念,天時人事日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