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知府內翰即次原韻 其二
憂來無處寄深思,也擬春秋也作詩。
空役肺腸添故紙,有何勛烈補明時。
身唯蓬蓽行將老,志似嵩丘永不移。
誰使翰林東道主,肯敷余論憫衰遲。
憂來無處寄深思,也擬春秋也作詩。
空役肺腸添故紙,有何勛烈補明時。
身唯蓬蓽行將老,志似嵩丘永不移。
誰使翰林東道主,肯敷余論憫衰遲。
憂愁襲來卻無處寄托深沉的思索,我也想像古人著《春秋》一樣來作詩。白白地勞費心力在故紙堆里,又有什么功績能對這圣明時代有所補益呢。我身處簡陋的房屋,眼看就要老去,但志向如同嵩山一樣永不改變。是誰讓身為翰林的您成為這一方的主人,還愿意發表高見憐憫我這衰老遲暮之人。
擬:打算,想要。
役肺腸:勞費心力。
故紙:指古籍、舊書。
勛烈:功績。
明時:圣明的時代。
蓬蓽:蓬門蓽戶,指簡陋的房屋。
嵩丘:嵩山。
東道主:原指東路上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敷:陳述,發表。
余論:高見,見解。
衰遲:衰老遲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生活貧寒的階段,內心充滿憂愁。知府內翰可能對詩人有所關注或發表過相關言論,詩人因此寫下此詩回應,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抒發內心的憂愁和堅守志向的決心,同時對知府內翰的關懷表示期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的一種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
晚涼幽興為誰多,聞道靈旗巳渡河。露咽微吟還蟋蟀,雨添新韻到蕖荷。窗前夢醒風初定,枕上詩成月己過。從此炎蒸應盡退,不須頻問夜如何。
臣有千古哀,覆水一去難再回。臣有三寸舌,染絲一黑難再白。丈夫瓦裂聲名虧,漢不我得將安為。吞聲長哀送蘇武,忠肝惟有青天知。煙沙蕭條壓冰雪,心事凄涼淚成血。誰憐冤魄老胡塵,空有丹心瞻漢闕。目斷關河夕照迷,茂陵煙樹草萋萋。將身不似云邊雁,猶得年年故國歸。
廿年京洛羨飛騰,此地重逢不負丞。走馬泥涂朝帶雪,棲鴉官舍晚如冰。橋邊烏鵲非銀漢,塢內桃花隔武陵。一枕黃粱俱莫問,君依遷客我依僧。
大圣方人猶不暇,日乾夕惕法天行。老婆老去心能切,口耳勞勞只送迎。
后約今朝記未真。了知世事一番新。花時無地不銷魂。未識愁時思往日,最難言處惜芳春。重來多誤杜司勛。
籬落秋深感昔游,故人相見笑湯休。與君蓮社同花甲,羨爾樁堂尚黑頭。滄海迢遙生遠夢,青蘿咫尺隔丹丘。何堪世難還同病,彈遍西風舊蒯緱。
冰崖雪柱道人家,谷榜回春事巳夸。卻恐陽和在泉底,未春先發忍冬花。
吾道從來自不孤,果蒙好語慰榛蕪。孜孜相勉惟名節,官職何須校有無。
海上馀珠市,城中盡竹房。居臨鮫室近,望入象林長。野曠秋無色,江清水有霜。炎州惟此地,風景最荒涼。
海濱推老大,粹行比珩璜。
客夢初回,臥聽吳語開帆索。護霜云薄。澹澹芙蓉落。畫舫無情,人去天涯角。思量著。翠蟬金雀。別后新梳掠。
杏子紅衫一女郎,郁金衣帶一葦航。堤長水闊家何處,十里荷花分外香。
翩翩車騎起行塵,人識西曹草奏臣。持節獨行秦內史,題詩還羨郢中人。風前赤業重關遠,馬首黃云二華春。此去報恩知有地,玄成相繼在楓宸。
老翁無物與孫兒,樓上牙簽滿架垂。更得南湖親囑付,歸來端的有馀師。讀書不見行間墨,始識當年教外心。個是儂家真寶藏,不應猶羨滿籯金。
郭外故人屋,茅檐即水涯。遠灘通鷺渚,近徑借農家。移樹惜陰薄,開籬當日斜。便知循乞處,村路不妨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