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水洞
升巍躡層巔,云陛近百尺。平生塵土足,到此還幾歷。
有巖中枵然,斧鑿若天劃。玉泉出石罅,雨點散寒碧。
我來供茗事,松鼎煮瓊液。余甘生齒頰,可以醒醉魄。
永懷鶴發翁,四顧但空壁。似聞便仙去,山間謾留舄。
升巍躡層巔,云陛近百尺。平生塵土足,到此還幾歷。
有巖中枵然,斧鑿若天劃。玉泉出石罅,雨點散寒碧。
我來供茗事,松鼎煮瓊液。余甘生齒頰,可以醒醉魄。
永懷鶴發翁,四顧但空壁。似聞便仙去,山間謾留舄。
攀登高峰踏上層層山巔,那高聳的臺階接近百尺。我這一生沾滿塵土的雙腳,到這里來過幾次呢。有個巖洞中間是空的,就像天用斧鑿劈開一樣。玉泉從石縫中流出,如雨點般灑下清冷碧綠的水珠。我來這里煮茶,用松枝在鼎中煮著如瓊液般的泉水。茶的甘甜在齒頰間散開,能讓人從醉意中清醒。我一直懷念那位白發老翁,環顧四周只有空蕩蕩的石壁。好像聽說他已經成仙而去,山間徒然留下他的鞋子。
升巍躡層巔:攀登高大的山峰到達山頂。躡,踩、踏。
云陛:高聳入云的臺階。
枵然:空虛的樣子。
石罅:石頭的縫隙。
茗事:煮茶之事。
松鼎:用松枝燒火的鼎。
瓊液:指泉水,形容其珍貴。
鶴發翁:白發老人。
謾留舄:徒然留下鞋子。舄,鞋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是在游覽仙水洞時有感而發。當時詩人置身于清幽的山間,或許遠離塵世喧囂,心境寧靜,在欣賞美景、煮茶品茗的過程中,聯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仙水洞的景色和自己的游覽經歷,突出了山間的清幽和閑適。其特點是語言自然,意境空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仙人文化的獨特感悟。
妻兒共一區,日夜謹相守。遙驚白旗來,不覺四散走。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隔林聞哭聲,相見真成偶。
淡月憐妝浣素衣,寒門綺戶共清輝。三生幻夢恩和怨,百代文章是與非。藥裹吟箋消翠鬢,爐香貝葉誦春幃。莊生一曲花陰轉,睡蝶驚迷帶露飛。
閶闔城西萬株木,一番春雨繁新綠。紅塵不到最深處,中有高人結茅屋。高人結屋將何如,不惜黃金多積書。牙簽五色插滿架,短檠燈火幽窗虛。煖蕓生香長辟蠹,薜蘿垂葉清風度。萬慮消來目下勤,三冬足后胸中富。嗟君勉力非少年,五十學易寧徒然。青云途路縱無夢,黃卷尚宜親圣賢。歲年莫畏青氈冷,日夕孜孜要深省。道統相承不妄傳,由來洙泗源流永。
寶云寺里舊祠堂,自汲清泉酬野王。白馬有神嘶古道,青衣無夢到禪床。塵銷壞壁書千卷,土蝕殘碑字幾行。欲借《玉篇》遺稿看,山僧無語立斜陽。
近聞調息坐軒中,新茗投機藥奏功。想是臥薪疏酒盞,故應流水促詩筒。羨君此日盟心切,愧我當時語柄空。到府不須投姓字,紛紛冠蓋謝嚴終。
對尊前、簪花騎竹,老胡起起能舞。春風浩蕩天涯去,惟有薰吟自語。槐正午。看萬戶蜂脾,簾幕雙雙乳。嬌兒騃女。漫學得琵琶,依稀馬上,總是主恩處。凌煙像,空倚臨風玉樹。升沈事遽如許。劉郎慣是瑤池客,又醉碧桃三度。花下數。記三度三千,結子多紅雨。年年五五。共準擬階庭,釵符獻酒,裊裊綴雙虎。
僧依水竹情偏寂,客到空庭念亦休。爾我相看無片語,心隨明月大江流。
桑梓在何許,藹藹汝南村。綠叢帶長薄,清川映柴門。言別上春時,當秋始來還。禾黍一已穫,膴膴見高原。落日樵牧歸,涼風散雞豚。登堂見鄰叟,呼兒具盤飧。依依丘中情,款款醉后言。即爾足為樂,安用乘華軒。
不是這,下輩無禮,都緣是我,自家遭逢。
高枕松間石,如儂未易知。世情祇益睡,不是學希夷。
回舟桃葉渡,空數落花鈿。門閉紫苔雨,鳥啼青樹煙。相逢疑夢寐,此別隔山川。想對銀臺燭,猶題錦字箋。
今我有三子,欲謀分置之。庶幾一子在,可以收我尸。老妻已咽絕,三子皆號悲。生離過死別,不如還相隨。
輕塵鎖夢澀絲桐,半褪腮邊嫵媚紅。花影紋身書繾綣,窗紗織月碎玲瓏。情歸冷韻添吟趣,筆撼殘心系轉蓬。兩處分消魂一縷,更深最怕聽鳴蟲。
愁來了,一一上心頭。欲說卻還休。自家曉得何須說,旁人聽了更添愁。怕憑闌,生悵望,又登樓。也莫說、醉鄉滋味好。更莫說、人間天地小。閒話語,一齊收。悠悠舟載人南下,茫茫霧共水東流。看長空,鴻去了,燕來不。
十月風露交,履霜變重陰。密霰日已集,堅冰日已侵。往者既有漸,來者方自今。君子契天道,晨夕返吾心。樹德當務滋,卷勺能高深。文言美馀慶,保此以為箴。藹藹嘉樹林,繁陰散華第。俯看雨露滋,仰見云煙翳。昔人手中植,歲月今莫計。寸根蟠地維,尺干起天際。物理庶可廣,人心貴能繼。勖哉賢子孫,積善期弗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