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季常歸洛
人生俱行役,何能如聚鹿。浮楂在江湖,邂逅一相觸。
天邊數年別,故人有陳叔。誰云區區葉,車馬肯來辱。
清樽聽夜語,常灺三四燭。劇談連古今,天漢瀉崖谷。
高材嘆加壯,所向動乖俗。我官塵土閑,強折腰不曲。
飽飯逐人行,君來方拭目。汝潁無奇士,仆夫催結束。
嗟如秋窗暉,來少去苦速。蚤吾接雍容,愛德心不足。
歲晚托懿親,清義迺愈篤。落日送河梁,鳴蟬度喬木。
歲寒贈君何,唯有南溪竹。
人生俱行役,何能如聚鹿。浮楂在江湖,邂逅一相觸。
天邊數年別,故人有陳叔。誰云區區葉,車馬肯來辱。
清樽聽夜語,常灺三四燭。劇談連古今,天漢瀉崖谷。
高材嘆加壯,所向動乖俗。我官塵土閑,強折腰不曲。
飽飯逐人行,君來方拭目。汝潁無奇士,仆夫催結束。
嗟如秋窗暉,來少去苦速。蚤吾接雍容,愛德心不足。
歲晚托懿親,清義迺愈篤。落日送河梁,鳴蟬度喬木。
歲寒贈君何,唯有南溪竹。
人生都在四處奔波,哪能像聚在一起的鹿一樣自在。像漂浮的木筏在江湖中,偶然相遇碰撞。在天邊分別數年,老友有陳叔你。誰說像我這樣平凡之人,你竟肯乘車馬來探訪。我們對著美酒徹夜長談,常常燃盡三四支蠟燭。暢談古今之事,話語如天河傾瀉在崖谷。你才華出眾且越發豪邁,行事卻總與世俗相悖。我在這瑣碎的官場中,勉強折腰卻心不屈服。我隨眾人庸庸碌碌地生活,你來了讓我眼前一亮。汝潁之地沒有杰出之士,仆人已催你整理行裝。嘆息這相聚時光如秋窗的余暉,來得少去得快。早時我與你從容交往,愛慕你的品德總覺不夠。年末我將你當至親,情義愈發深厚。夕陽下在橋邊送你,蟬鳴聲穿過喬木。寒冬時送你什么呢,只有南溪的竹子。
行役: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在外奔波。
浮楂:即浮筏,漂浮的木筏。
邂逅:偶然相遇。
區區葉:自謙之詞,指自己平凡渺小。
灺(xiè):蠟燭燒盡后的余燼。
劇談:暢談。
天漢:天河。
乖俗:違背世俗。
結束:整理行裝。
蚤:通“早”。
懿親:至親。
河梁:橋,后借指送別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處于官場,生活有些不如意,而陳季常前來拜訪,兩人相聚暢談后又面臨分別。詩人可能借送別友人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展現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日常情感的細膩表達。
流光一飛電,夙志良堪羞。末契何所托,塵編日遮眸。窗得竹林幽,亭有荷池勝。淺薄諒何為,于焉托馀命。
登樓春色望漫漫,紫氣朱崖萬里寬。家遠最憐三載別,官閒仍擁一氈寒。黎蠻島外章縫地,桃李叢中苜蓿盤。風韻竹林俱正好,一枝吾愧謝家蘭。
弱柳低花俱有意,淺沙深竹總無塵。從今不恨交游絕,還倚東風作主人。
今歲元宵,禁晴架雨,裝陰做靄。嫦娥何處,盼斷一天冰彩。遍春城、街泥未消,蕙花梅萼徒瀟灑。算六街寂靜,火蛾罷鬧,紫姑停賽。窗外。閒愁大。笑冷淡光陰,歲華虛賣。愔愔坊曲,殘雪懨懨還在。記當初、小市夜橋,月明笑語春如海。嘆如今、只有東風,乍小吹燈帶。
愁看幕府夕陽邊,那更雞籠在目前。跋扈飛揚只如此,登臨那得不酸然。
醉眼初回,驀然青到簾鉤外。困煙梳月未成妝,猶是纖腰在。愁認臨風舊態。幾多時、芳華又改。晴漪淺鏡,簇雪東欄,消他無賴。容易清明,陌頭佳約應難再。夜來一笛正關人,不為重門礙。消息天涯枉待。夢魂牽、迢迢翠海。此時心事,欲說還休,空持羅帶。
六朝翻譯傳來妙,到頭未悟當時竅。須信枝頭老鳳凰,春來翻作黃鶯叫。
疊巘收云拂眼明,久依香社豁高情。主人心似秋池水,一日看來一日清。
晉至昌明祚已終,讖文猶有兩昏童。桓玄偷得宮中璽,卻屬新河伐荻翁。
山頭草。歡少四面風。趨使儂顛倒。
張君訊有南行計,王子書來勸北廑。畢竟一身同越鳥,三年能了故宮文。
家本江村住,千重水樹幽。花篩橋路月,萍漾柳塘鷗。嫵姥丹臺舊,槎灘禾黍秋。年來塵市鬧,轉徙憶初游。
池閣新晴見海棠,試將杯酒問春光。主賓可是風流殺,一片紅云過夕陽。
果然經正思無偏,開卷披吟見昔賢。個個名高兼望重,篇篇玉潤又珠圓。吉光片羽人爭貴,不脛雙飛世共傳。三百年來文獻考,非徒詩學得真詮。
蓮葉翻亂紅,正在若耶曲。愿見隔溪上,對坐斗眉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