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蘆夫和尚真贊
松枯竹瘦,是其歲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國士,莊嚴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萬物,淵默雷吼,寂寥者之參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則驚僧繇而走巫咸也。
松枯竹瘦,是其歲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國士,莊嚴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萬物,淵默雷吼,寂寥者之參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則驚僧繇而走巫咸也。
松樹枯槁、竹子清瘦,這顯示出他有寒冬時節的堅韌品格。像山一樣高峻、像水一樣深沉,讓人不敢冒犯。他吸引眾多賢才,來莊嚴這片土地,如同陶匠般有塑造之能。打掃干凈方丈室,擺好榻請他坐,他一概不接受。他超越萬物,沉靜時如淵水,發聲時如雷霆,這是寂寞者的參悟境界。至于用佛法的法界印,印在毫毛上、印在大海里,那能讓畫圣張僧繇驚嘆、讓神巫巫咸驚走。
歲寒:出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人在困境中堅守的品格。
犯干:冒犯、干擾。
國士:指杰出的人物。
莊嚴此土:使這片土地變得神圣、美好。
陶家手:像陶匠一樣有塑造、造就的能力。
方丈:指寺院住持的居室。
淵默雷吼:沉靜時如淵水般深沉,發聲時如雷霆般震撼。
寂寥者之參:寂寞者的參悟,指一種超脫的境界。
法界印:佛法的一種象征。
僧繇:張僧繇,南朝梁畫家,被稱為畫圣。
巫咸:傳說中的神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內容推測,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長蘆夫和尚可能是一位在當地有較高聲望和修行的高僧,作者為其寫真贊,以表達對他的敬意和對其佛法的推崇。
這首贊文主旨是贊美長蘆夫和尚的高尚品格、卓越能力和高深佛法。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深遠、表達生動。在文學上,以贊文形式展現了對人物的贊美,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宗教文化價值。
散帶慵趨府,焚香愛掩關。無心交貴幸,有道在清閒。發弩何須中,脂車只合還。無端成小草,不敢見青山。
東風柳線長,送郎上河梁。未盡樽前酒,妾淚已千行。不愁書難寄,但恐鬢將霜。望懷白首約,江上早歸航。
流云澄夕霽,海月正東隅。光落寒波碎,情同秋意孤。關山何處調,樓榭往時娛。自笑鬅鬙影,還來謁帝都。
石梁高跨古松關,千載惟消一局閑。此老定通仙著在,如何柯爛不知還。
握手徘徊卻為君,旅中那不念離群。探春預約花為主,入社何妨酒并醺。兩地復懸千里月,長途遍歷萬山云。欲知別后相懷處,駐馬題詩日正曛。
舊來胸次成寥廓,海與心期意自通。大禹山川平泛濫,女媧天地剩鴻濛。將涵日月虛無岸,欲出魚龍疊起風。一自陸沉寒雨闊,莫尋桑影蜃樓中。
曠哉六合內,腥穢悉蕩滌。三光復宣朗,五典重修飭。遠齊堯舜功,近過湯武績。遂令普天下,休養樂生息。
江流無日夜,客路渺東西。霧接寒潮上,天連曉樹齊。聞蟲思寂歷,過雁惜書題。何日長干道,煩君駐馬蹄。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院風清鴻雁飛。聞道玉門千萬里,秋深何處寄寒衣。
仙葩倚石近華堂,薄粉輕煙見靚妝。識得澹山真澹處,可知入室不聞香。
塞古秋風早,山昏落日低。積云鴉度久,荒岸馬歸齊。燈火看時出,茅茨漸欲迷。塵沙恨于役,況乃對雞棲。
遏浪爭飛百十梭,喧闐兩岸潛黿鼉。楚魂猶助排頭槳,勝鼓一通響汨羅。
欲訪山中寺,沿堤石甃長。寶坊兵后廢,御帖窖中藏。故址生秋草,寒窗帶夕陽。孤僧出迎客,滿口話凄涼。
參差飛鹢集中流,振地歡聲競楚舟。憲紀高懸明法象,海氛常凈見吁籌。江潭獨抱孤臣節,身世何須漁父謀。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
每歲沖寒出探梅,如今花向屋檐開。玉顏相見無朝晚,繞樹須拚日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