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其二
佛記一切賢圣眾,皆以無為有差別。
如來乃至阿羅漢,同入涅槃三昧海。
二乘設不見此理,是則波旬顛倒想。
稽首迦諾迦伐蹉,看花結印同無相。
佛記一切賢圣眾,皆以無為有差別。
如來乃至阿羅漢,同入涅槃三昧海。
二乘設不見此理,是則波旬顛倒想。
稽首迦諾迦伐蹉,看花結印同無相。
佛記載一切賢圣之眾,都因對無為的體悟而有差別。從如來直到阿羅漢,一同進入涅槃的三昧之海。聲聞、緣覺二乘若不見此理,那就是魔王波旬的顛倒想法。我向迦諾迦伐蹉尊者稽首致敬,看他賞花結印都同于無相之境。
無為:佛教語,指不造作、不生不滅、永恒自然的境界。
涅槃:佛教用語,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三昧:佛教用語,指正定,即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
二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
波旬:佛教中的魔王。
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迦諾迦伐蹉:十六羅漢之一。
無相:佛教語,指擺脫事物的相狀名相,離一切虛妄之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蘇軾生活在佛教盛行的北宋時期,他本人對佛教有深入的研究和濃厚的興趣。這首詩可能是他在深入研習佛法、感悟佛理的過程中,為表達對佛教賢圣的敬意和對佛理的理解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佛教教義,強調對無為、涅槃等佛理的正確認知。其突出特點是充滿佛教哲理,展現了蘇軾深厚的佛教素養。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宋代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融,豐富了文學創作的題材和內涵。
椒蘭采罷館娃傾,香徑惟存舊日名。游客春來吊遺跡,野花芳草不勝情。
于菟猶踞薜蘿屏,須識名泉本地靈。調水可憐人更癖,濯纓誰遣夢初醒。魏公字簇山花艷,蘇老詩镵石蘚青。泡影果緣僧咒起,欲將真偽勘圖經。
天申佳節繼天中,賀慶年年信始通。明詔重頒浮論息,共知至計出天衷。
蒼朮頻燒煙霧蒸,紫藤初爇蕙蘭清。歲除卻憶升平夜,蕭鼓喧喧滿鳳城。
誰似君三絕,當由韻不如。試看詩在畫,直以篆為書。披卷生情慧,含毫寄想疏。文心通體映,此亦但其馀。
盼得君來君又去。一片鵑聲,響徹千山暮。依舊青青芳草路。綠陰滿眼花辭樹。兩地無憀頻寄語。今歲分攜,明歲歸來否。不用熏風吹舞絮。斜陽已到銷魂處。
叔父茅封貴,先帝棣華親。平生為善最樂,夙德宛天人。玉葉金枝方茂,瑤沼丹壺如畫,光景鎮長新。五福一日壽,萬象總皆春。正秋分,記初度,紱纏麟。傳宣來自絳闕,瑞采蔚輪囷。樂有鈞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醞,翠釜紫駝珍。笑把南山指,還以祝嚴宸。
元稟仙胎,隱七歲玄光混太陽。感東華真跡,飄空垂顧,悟人間世夢,復遇重陽。密叩玄關,潛施高論,皓月清風煉一陽。神丹結,繼璇璣斡運,羽化清陽。欣欣舞拜純陽。又虛妙天師同正陽。命海蟾引進旌陽。元妙古任安,尹喜關令丹陽。大道橫施,驅云天下,絕蕩冤魔顯玉陽。諸仙會,講無生天理,空外真陽。
對酒重陽雨,登樓萬里心。異花開晚節,群木秀寒林。鼓角連天暮,風云接塞陰。王師捷何日,傾耳北來音。
萬里胡天一寶刀,霜風透骨不知勞。壯心豈為封侯賞,不遣旄頭傍夜高。
不躓于山。而躓于垤。規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無奈之何。
誤喜新年七日晴,黑光蕩日更分明。陰陽元自相消長,夷夏何能息戰爭。高視山河分王氣,不知金石載虛名。曲生廢痼交情絕,看遍梅花晚獨行。
憐風羅袂起。正流霞枕岸,影煙疊水。芰荷香倦,凝語倚波碎。老蛩吟夢細。泠泠催釀秋氣。漫掬青痕,漸銀蟾喚醒,揮麈鏡空里。每羨清池鰋鯉。塵網無邊,興逸閒中寄。漱寒漚小,來叩斷萍底。霧沈花掩醉。幽幽此意難會。又見垂楊,問情多瘦損,愁縷共誰理。
日問竹平安,凄然泣白鸞。講堂春寂寂,歸路夜漫漫。前度成虛設,斯文已不刊。些聲云谷外,落月帶微寒。
塞北長寒地,由來□物華。不知羌笛里,何處得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