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幾復答予所贈三物三首 石刻
九原誰復起,糟魄未傳心。
不取丁儀米,疑成校尉金。
名從高位借,德有下僚沈。
筆削多瑕點,猶希畏友箴。
九原誰復起,糟魄未傳心。
不取丁儀米,疑成校尉金。
名從高位借,德有下僚沈。
筆削多瑕點,猶希畏友箴。
九泉之下的人誰能再復生,那些糟粕沒能傳承真正的心意。不接受丁儀送來的米,卻被懷疑收受了校尉的黃金。名聲是從高位者那里借來的,品德卻在下層官員中被埋沒。著述中有很多瑕疵,還希望能得到摯友的勸誡。
九原:本指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這里指死去的人。
糟魄:同“糟粕”,指粗劣無用之物。
丁儀米:丁儀是三國時人,這里用丁儀送米的典故,代表接受饋贈。
校尉金:可能是指因職位之便被懷疑受賄。
筆削:指著述、修改文章。
畏友:品德端重、讓人敬畏的朋友。
箴:勸誡
黃庭堅與幾復交往密切,常相互贈答詩歌。此詩可能創作于他仕途經歷波折之時,當時社會上存在名實不符、品德與地位不匹配等現象,詩人借此詩抒發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傳統傳承之難、現實中名聲與品德的錯位,以及對自身著述的反思。其特點是用典恰當,對比鮮明,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黃庭堅詩歌注重思想內涵和藝術技巧的特點。
春色飛空下。問青山、攜壺欲出,子何如也?大睡長冬都醒未,為我起披綠褂。更接我、桃婚李嫁。拍子雙肩清共語,到醺酣扶我臥云罅。有錦茵,鋪石藉。賜吾短夢時空跨。訪烏絲、十年前我,四臂交把。誦彼江山付與句,述我頹懷彼罵。孰能辨、真者幻者?我欲長居少年里,倩少年替我醒來罷。下山去,子休詫。
欲攜桃葉去,打槳入橫塘。只恐迷津渡,春深風雨狂。
闔閭城上有高臺,海色蕭條對酒杯。千里驊騮堪自老,孤飛鴻鵠一何哀。秋風忽傍扁舟起,明月遙含尺素來。白雪驚人操不得,因君此曲暫徘徊。
西去烏蒙幾驛程,平生江海壯游輕。牂牁水入蠻云暖,越巂山連楚樹晴。已載國書通累譯,更推王道淑諸生。他年聽說殊方事,綠鬢相看晝錦榮。
吳中小女結煙鬟,自打青腰唱采蓮。欲趁歌聲過南浦,藕花深處不通船。
寒更不易旦,松竹滿庭風。未寢覺燈暗,欲挑憐燼紅。四鄰飛化蝶,一室學冥鴻。吾道本如此,孰為窮與通。寒更會有旦,松竹靜無風。一室虛生白,半窗明映紅。能文韓吏部,歸隱漢梁鴻。吾道本如此,孰為窮與通。
白云在天白于鶴,下映流泉相噴薄。松上盈盈不盡浮,厓根決決無時落。善利萬物得深潤,還斂神功返冥漠。傾湫倒岳意何如,莫教濕卻加沙角。
前后題緘兩度收,春風無雁過漳州。青燈一榻南都夢,回首于今二十秋。
窈曲愚公谷,縈旋戴氏池。人從西掖召,文任北山移。畦稻收新粒,巖花艷故枝。地因人愈勝,心共景相宜。戶晝孫常閉,園春董不窺。紛華忘世變,衷素付天知。暗筱藏仙客,喬林叫竊脂。淮流紆大帶,楚岫作修眉。輞水堪摩詰,樊川稱牧之。山房空蕙帳,猿鳥望歸期。
巴園橘里賭棋還,暗憶嬴時笑解顏。兩袖玉塵三百斛,拋為瑞雪滿人間。
少年見說張橫浦,曾訪南安舊謫居。趺跡宛然存石礎,至今重到已成墟。
戎衣試長短,戰馬問瘦肥。朝馳羽檄至,暮拂劍光飛。恭承明主詔,行伍有光輝。親隨十千眾,性命總相依。懷恩俱不淺,報國敢從違。揮戈從此去,所向必重圍。矢心堅士氣,先發銳兵機。一鼓清郊野,百戰絕奴歸。群酋紛狼藉,抱鞍泣落暉。立使胡氣盡,大展廟堂威。功成與諸將,終令識名希。
左撫奇松右枕流,層崖側畔矗長秋。凝神一剎心千古,過嶺緺云尾尚留。
老去心如水,眼明猶愛山。偶來出己意,特為破天慳。能使渺茫處,盡歸尋丈間。公馀成踐蹂,心事等云閒。一亭開浩蕩,千載納幽閒。日色射丹巘,秋姿凝翠鬟。人家屏上見,鷺點鏡中還。冷宦驚人眼,無妨飽看山。
圣主湛恩寬雨露,美人嘉贈比琳瑯。一杯自勸忽成醉,明日扁舟真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