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冕仲考進士試卷
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
諸生程藝文,承詔當品目。
床敷設箱篚,賦納忽數束。
變名混甲乙,謄寫失句讀。
晝窗過白駒,夜幾跋紅燭。
鉤深思嘉魚,攻璞愿良玉。
談天用一律,呻訊壓重復。
絲布澀難縫,快意忽破竹。
圣言裨曲學,割袞綴邪幅。
注金無全巧,竊發或中鵠。
翟公辟廱老,薪槱茂棫樸。
御史威降霜,行私不容粟。
吏部提英鑒,片善蒙采錄。
博士刈其楚,銓量頗三復。
因人享成事,賤子真碌碌。
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
諸生程藝文,承詔當品目。
床敷設箱篚,賦納忽數束。
變名混甲乙,謄寫失句讀。
晝窗過白駒,夜幾跋紅燭。
鉤深思嘉魚,攻璞愿良玉。
談天用一律,呻訊壓重復。
絲布澀難縫,快意忽破竹。
圣言裨曲學,割袞綴邪幅。
注金無全巧,竊發或中鵠。
翟公辟廱老,薪槱茂棫樸。
御史威降霜,行私不容粟。
吏部提英鑒,片善蒙采錄。
博士刈其楚,銓量頗三復。
因人享成事,賤子真碌碌。
少年時沉迷于筆墨文章,如同蛀蟲啃食木頭般專注。各位考生呈獻文章,奉詔需要品評優劣。案頭擺放著箱筐,收取的試卷忽然堆成數束。考生姓名被糊名混淆編號,謄抄時句讀也可能錯亂。白天窗下時光如白駒過隙,夜晚幾案邊紅燭燃至根部。深入探究如釣取嘉魚,雕琢文章愿成良玉。評卷用統一標準,反復推敲避免重復。文章生澀如粗布難縫,順暢時又似破竹般爽快。圣人之言補益偏頗之學,糾正錯誤如同修補華服。評判難全完美,偶爾也能精準中肯。主考官如太學長者,選拔的人才如茂盛的棫樸。御史威嚴如降霜,不容私弊如粟粒。吏部獨具慧眼,微小長處也被采錄。博士篩選剔除蕪雜,評估多次反復。我不過因人成事,實在平庸無才。
翰墨:筆墨,代指文章。
蠹木:蛀蟲蛀木,比喻沉迷文章。
程藝文:考核文章。程,衡量、品評。
箱篚(fěi):盛物的竹器。
變名混甲乙:糊名制度,考生姓名被替換為甲乙編號。
句讀(dòu):文章斷句。
白駒:比喻時間流逝,出自《詩經·小雅·白駒》。
跋紅燭:紅燭燃至根部,跋通“茇”,指燭根。
鉤深:深入探究,出自《周易·系辭》“鉤深致遠”。
嘉魚:《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喻優秀人才。
攻璞:雕琢玉璞,喻打磨文章。
一律:統一標準。
呻訊:反復推敲。
破竹:形容順利,出自《晉書·杜預傳》“勢如破竹”。
圣言:儒家經典。
裨曲學:補益偏頗之學。裨,補益;曲學,片面之學。
割袞綴邪幅:比喻糾正文章錯誤。袞,華服;邪幅,古代綁腿布,此指粗陋之物。
注金:鑄造金屬器物,喻評判文章。
中鵠(hú):射中靶心,喻準確中肯。
翟公:代指主考官。辟廱(bì yōng):古代太學。
薪槱(yǒu)茂棫(yù)樸:《詩經·大雅·棫樸》喻人才濟濟。
銓量:評估選拔。
賤子:作者自謙之稱。
此詩為蘇軾與鄭雍(字冕仲)的和詩,約作于元祐年間(1086-1094)。蘇軾曾任禮部郎中、知制誥等職,多次參與科舉考務。詩中描述了宋代科舉“糊名”“謄錄”等制度下的閱卷場景,反映了當時考官評卷的嚴謹流程及作者的參與體驗。
全詩圍繞科舉閱卷展開,詳細描繪考生投卷、考官評卷的過程,突出宋代科舉“公平取士”的特點,既肯定考官的公正嚴謹,也以自謙收尾,體現蘇軾對選才的重視與謙遜品格。詩中對考務細節的記錄,為研究宋代科舉制度提供了文學佐證。
井空寒不流,汲取不知夏。 披襟醉瑤華,白榆歷歷下。
亭子春城外,朱門向綠林。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 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
人生能有幾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為誰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 自憐蹤跡等萍浮。去歲荊州。今歲渝州??扇苏l與共斯樓。歸去休休。睡去休休。
本是住山人,來作開山計。 云出元無心,有心為云累。 執柯與紉蘭,如幻亦如寄。 神游有昆蓬,御風歸歟是。
萬紫千紅,都不似、玉奴一白。三數萼、有冰霜操,無脂粉色。長共竹君松友伴,豈容蝶使蜂媒入。似惠和、伊任與夷清,兼三德。 能潔己,能娛客。成子后,調羹役。更歲寒風味,時然后出。春淺吹回羌管寸,夜闌吟費花箋尺。炯使星、兩兩月黃昏,真詩伯。
自六朝、用武詫荊州,襟喉重疆陲。更西風似箭,峽江如線,事勢夔夔。須仗中流砥柱,天付治平誰。甚矣吾衰矣,將老東籬。 休說紛紛往夢,任陰平鄧艾,駱谷姜維。向棋邊聊且,官事了癡兒。雨未陰、毋忘戶牖,掛長繩、系不住銅儀??斟谙?,桃源春媚,安得追隨。
悵浮生、俯仰跡成空,依然此江山。對秋容如畫,天長雁度,水闊鷗閑。追游未甘老態,憑酒借紅顏。歸騎斜陽外,柳老荷殘。幸對黃花時節,喜賓朋晤語,烽火平安。僅風巾一笑,名尚滿人寰。要流芳、相期千載,肯區區、徒戀片時歡。姑聊爾,招呼楚調,慰藉南冠。
對西風、先自念莼鱸,又還月生西。嘆平生霜露,而今都在,兩鬢絲絲。當年門垂蓬矢,壯歲竟奚為。磊落中心事,只有天知。 多謝君恩深厚,費丁寧溫詔,猶置驅馳。看弓刀何事,終是愧毛錐。愿今年、四郊無警,向酒邊、多作數篇詩。山林下,相將見一,舍我其誰。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吳頭。登臨聊復爾耳,佳節懶為酬。剛被西風斷送,又為黃花牽帥,草創作斯游。目力眇無際,更上一層樓。 對長江,流不盡,古今愁。憑欄正擬一笑,襟抱怯于秋。高處令人心悸,放曠舒懷何暇,好趁醒時休。留取江湖量,歸去醉中州。
五更里,天欲曉。功圓滿行都了。便脫殼,來往有無間,顯出真容貌。古今快樂仙家,延長生,永無老。降紫詔傳報玉皇宣,駕祥云,歸蓬島
自君之出矣,弦吹絕無聲。思君如百草,撩亂逐春生。
陽關萬里道,不見一人歸。 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搖落秋為氣,凄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