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 其一
往日三語掾,解道將無同。
我觀李校書,超邁有古風。
談道屢入微,閉門長蒿蓬。
誰能賞遠韻,太守似安豐。
往日三語掾,解道將無同。
我觀李校書,超邁有古風。
談道屢入微,閉門長蒿蓬。
誰能賞遠韻,太守似安豐。
過去有那三語掾,用‘將無同’解答疑難。我看李校書啊,超脫不俗頗具古人風范。談論道義常能深入精微,閉門不出庭院里長滿蓬蒿。誰能賞識這高遠的風致?太守就像當年的安豐侯一般。
三語掾:《世說新語》載,阮瞻以‘將無同’三字答王戎問名教與自然之辨,被辟為掾屬,故稱‘三語掾’。
將無同:魏晉清談用語,意為‘恐怕相同吧’,表示推測而委婉的肯定。
校書:即校書郎,官職名,負責校勘典籍。
超邁:超脫不俗。
蒿蓬:蓬草,此處形容門庭冷落,喻指李子先安于淡泊。
遠韻:高遠的氣韻、風致。
太守似安豐:安豐指安豐侯王戎(阮瞻的賞識者),此處以王戎喻太守,贊其有識人之明。
此詩為黃庭堅寄贈李子先的組詩之一,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語,指心意相通者言辭投契)為韻腳。李子先當為才德兼備卻未顯達的學者,黃庭堅通過此詩推崇其學識風范,并借‘太守似安豐’表達對友人得遇知音的期待。
全詩以典入詩,借魏晉清談舊事烘托李子先的才學超邁,以‘閉門長蒿蓬’刻畫其淡泊,末句以‘太守似安豐’收束,既贊友人之賢,又頌識者之明,體現了詩人對高潔品格與知遇之情的雙重推崇。
獨憐德耀配梁鴻,聞道閨門更肅雍。教子詩書成偉器,蔫蘋宗廟想遺容。班衣謾漬當時淚,手線猶存舊日縫。鳳誥重頒天寵在,龍光偏照隴山松。
君恪慕晦者,晦名在煙霞。知是素心人,宜住洞西家。
涓涓自空來,霏霏復不見。安得自尤物,使我耳目亂。
青源柳葉短,東昌桃花開。暝色春云淡,悠悠鳴雁哀。浮名知是幻,薄宦愧非才。萬里滄溟水,蓬壺安在哉。
兩色閒堂靜,橫經坐晝深。笙歌非絳帳,弦誦有青衿。竹勁捎檐碧,松寒覆院陰。萬人憂旱日,洗耳聽秋霖。
婆婆繅絲,繅得五采光陸離。織成山龍與藻火,獻諸紫禁供朝衣。祀汾封岱總宜服,不須山繭貢萊夷。
分符今作令,且喜近鄉園。驛路通湘口,家山對郭門。觀風憐土壤,問俗諳方言。形勝荊吳會,魚鹽海市喧。祁峰雄楚澤,漢派接淮源。露冕新游壯,探奇舊夢存。蟾云頻拄笏,愛日且娛萱。漸鼓南薰奏,還驅北闕轅。香橋細雨過,青澗雜花繁。浯水漫郎宅,瀟江帝子村。公馀知有暇,佳勝可誰論。
未許蜂知,難交雀啅,芳叢猶是寒叢。東方解凍,春仗做春工。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濃。應須是、驚聞羯鼓,誰敢噴髯龍。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臉將紅。結歲寒三友,久遲筠松。要看含章檐下,閑妝靚、春睡朦朧。知音是,凍云影底,鐵面葛仙翁。
浮搓難渡,盼迢迢一水,依然天末。一自秋來風浪穩,不信銀河空闊。調黛星前,持簫月底,曾把相思說。夜闌清露,莫教吹上纖葛。容易人去瑤臺,幽歡辜負,依舊腸千結。雨隔云疏頻悵望,應是深盟虛設。紅藕香殘,黃花寒到,節候驚離別。寄聲烏鵲橋成,休遣輕拆。
春風浩浩,春雨綿綿。花凝曉露,柳帶寒煙。造化無作而作,萬法不然而然。達磨九年空面壁,善財走得腳皮穿。
桐城姚氏。竹葉亭邊地。閱世生人人閱世。傳舍古今如寄。閉關聊學瞿曇。著書敢比桓譚。檐畔依然垂柳,儼然身在江南。
雨潤桐陰晝掩門,碧天苔色近黃昏,隔簾見月最銷魂。薇帳煙垂風自飏,蘭當灰陷夜初溫。此時心上畫愁痕。棗實離離謚洞簫,黃鐘春轉柳條條,長干來路是江皋。手冷玉靴詩合譜,心涼綠綺縵初調,對鐙人影補離騷。
興元天子甚倉皇,內相殷勤佐廟堂。仁義百篇唐孟子,文章千古漢賢良。忠州白骨神靈護,信史芳名日月光。早識盧裴真小輩,先生歸去臥滄浪。
榜下無人不曰宜,丹山鳳老始飛時。知名賈傅曾非少,擢第孫弘較尚遲。遂有絲綸貽父母,且無霜雪到須眉。花磚日暖趨朝暇,寫寄南中別后詩。珠江臘后戒征航,萬里金臺道路長。賴有君恩移日月,始知天榜待文章。同人在處交相慶,異夢行時早報祥。嶺海近來蕭索甚,回天期爾續文康。比來頻得欲歸音,知爾青山戀戀心。玉匣日疏鴝鵒硯,石床秋冷鳳皇琴。一官似是添貧計,浹歲應多久客吟。翰苑此時聲價重,莫將文字賣雞林。
羅浮山下郡,樓閣枕滄溟。誰得閑中意,清風野吏亭。山好曾留句,城高復創亭。登臨千萬境,誰與畫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