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德孺感興二首 其一
于此吾忘我,從誰尺直尋。
事來千萬種,人有兩三心。
自守藩籬小,猶能井臼任。
過時雖不采,吾與菊花斟。
于此吾忘我,從誰尺直尋。
事來千萬種,人有兩三心。
自守藩籬小,猶能井臼任。
過時雖不采,吾與菊花斟。
在此處我忘卻了自我,向誰去尋求正直的尺度?世事紛至沓來千萬種,人心卻各有不同的想法。我堅守的范圍雖小,仍能承擔起日常家務。即使過了時節不被采摘,我仍與菊花共飲。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來創作。
尺直尋:典出《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指屈己求伸,此處引申為尋求正直的標準。
藩籬:原指籬笆,此比喻個人堅守的界限或范圍。
井臼(jiù):打水舂米,泛指日常家務勞動。
斟(zhēn):倒酒、飲酒。
此詩為唱和之作,當是作者與友人德孺以詩相酬時所作。宋代文人多通過次韻唱和交流心志,詩中或反映作者在世事紛紜中堅守自我、超然物外的心境,具體創作時間或與作者生平中的平淡時期相關。
全詩圍繞“自我堅守”展開,通過世事之繁與人心之異的對比,強調安守本分的價值,尾聯以“與菊共斟”收束,升華超脫世俗的高潔情懷,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
滿眼繁華奈別離,鶯啼燕語不勝思,況兼細雨又如絲。異地樓臺春寂寞,故園花草夢依稀,幾家糕果憶兒時。
朝來縣令借長船,仍遣千夫上下牽。不惜瓊瑤分眾手,貪看雪片滿河壖。
漫說乘槎犯斗牛,幾人擊楫向中流?魚龍秋夜滄波冷,風雨中原王氣收。一自漢皇沉璧馬,幾回明月照沙頭?安瀾誰使淮黃合?去入滄溟到十洲。
昔游東山訪幽獨,謝公西亭傍深曲。檐楹日落云氣涼,百丈空潭澹寒綠。衡茆列坐若群仙,蒲衾草榻心悠然。長林落葉散巾袖,絕澗飛泉清素弦。吟嘯于茲足幽賞,野水江云共來往。雁渚風回釣艇還,鷗沙月上寒潮響。石田畫史何清真,毫素機妙如有神。丹青放宕竟誰似,豈必輞川賢達人。
風力催云雪,比鄰往復還。穿林踏黃葉,沿澗看青山。共飯因而款,煎茶益以閒。歲寒如此過,他事肯相關。山空吹雪意,草樹晚天寒。煙抹忽收起,風行時坐看。雞聲村店遠,雁落市橋寬。盡道閑多病,老身還自安。
云棲最高處,快意一登臨。鳥度碧山遠,僧行黃葉深。修篁團翠色,流水滴清音。蕭寺偶留憩,佛鐙明我心。
燕燕于飛引蝶狂,嬌鶯歌懶笑蜂忙。庭前萱草臺前竹,也學春風舞綠楊。
雨泣枝上花,風攪絲邊絮。之子期不來,點點鴉飛去。
情均骨肉謂堯民,我輩相仍敢不敦。越人可笑盟車笠,四海要知皆弟昆。
蠹壁蛛絲掩綠琴,碧苔紅葉拾遺簪。露寒花帶啼痕長,月小簾圍夢影深。條脫寸寬辭病臂,秋千伴遠系春心。幽梅一樹還窺戶,似約幽人到綠岑。
容我狂言否。君幾見,紅顏翠發,一生長守。萬戶我求還不得,大志訝君偏有。竟欲聽、飛瓊鼓缶。欒大城頭閒騁望,問何人、弱水曾攜手。空絕倒,繫腰叟。生天靈運吾甘后。且陶陶、三杯卯酒,醺然到酉。幾度罡風天際捲,閬苑露桃紅溜。枉費了、厭禳星斗。我自人間能倔強,碧霄宮、懶逐仙班走。任相笑,道傍偶。
飛蓬無根株,飄飖隨風起。游子辭家鄉,流落在萬里。當歌有苦調,對酒無欣喜。閉門愁緒集,出門多荊杞。徬徨安所之,斷腸分流水。水流何潺湲,遠游幾時還。南望蜻蛉道,西眺渠濫川。石子何磊磊,水流何煎煎。山川隔宇縣,仰視空云煙。鴻飛遠不到,書跡何由傳。愁來坐自嘆,氣結不能言。愿假黃鵠羽,輕舉隨風旋。
漸過茱萸佳節,高歌苜宿荒齋。有酒悠然獨酌,美人渺矣予懷。
一樹殘花媚曉暉,淡香偏襲旅人衣。春風落盡東闌雪,三載江南未得歸。昔日平陵賣酒家,冰槽春色夜能賒。而今酒盡游人散,零落空垣一樹華。景帝陵前野草花,也曾沾被舊繁華。只今開遍無人管,付與牛羊臥日斜。野老門前社樹青,社公無酒眼醒醒。春泥二月無人上,盡作城頭筑土丁。碧椀分來杏酪香,風前澆我渴詩腸。野人今度相辭汝,立馬題詩又夕陽。
普賢行愿等三千,正是清明首夏天。要見大人真境界,月明常照御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