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堯民游靈源廟廖獻臣置酒用馬陵二字賦詩二首 其一
靈源廟前木,我昔見拱把。七年身屢到,鬰鬰蔭簷瓦。春風響馬銜,竝轡客蕭灑。更愿少尹賢,置酒意傾寫。齋堂有佳處,花柳輕婭姹。蓮塘想舊葉,稻畦識枯苴。
開關撫洪河,黃流極天瀉。憶昔武皇來,系璧沈白馬。從官親土石,襁負至鰥寡。空余瓠子詩,哀怨逼騷雅。
白圭自圣禹,今誰定真假。晁子發讜言,圣功諒難亞。排河著地中,勢必千里下。移民就寬閑,何地不耕稼。
此論似太高,吾亦茫取舍。有器可深川,吾未之學也。
靈源廟前木,我昔見拱把。七年身屢到,鬰鬰蔭簷瓦。春風響馬銜,竝轡客蕭灑。更愿少尹賢,置酒意傾寫。齋堂有佳處,花柳輕婭姹。蓮塘想舊葉,稻畦識枯苴。
開關撫洪河,黃流極天瀉。憶昔武皇來,系璧沈白馬。從官親土石,襁負至鰥寡。空余瓠子詩,哀怨逼騷雅。
白圭自圣禹,今誰定真假。晁子發讜言,圣功諒難亞。排河著地中,勢必千里下。移民就寬閑,何地不耕稼。
此論似太高,吾亦茫取舍。有器可深川,吾未之學也。
靈源廟前的樹木,我當初見時只有兩手合圍粗細。七年間多次來訪,如今已枝葉繁茂遮蔽屋檐。春風中馬銜發出輕響,與友人并轡而行,瀟灑自在。更感謝賢能的少尹廖獻臣,設酒款待心意真誠。齋堂處風景佳妙,花柳輕柔美好。蓮塘里仿佛還能見到舊日的荷葉,稻田間辨認出枯敗的莖稈。推開門望向黃河,黃色的河水如從天際奔瀉而下。回憶當年漢武帝親臨,系玉璧沉白馬祭祀河神。隨從官員親自搬運土石,百姓背負物資前來,連鰥寡之人也參與其中。只留下《瓠子歌》,其哀怨風格直追《離騷》《雅》詩。白圭自稱治水功績堪比大禹,如今誰能辨其真假?晁子(晁補之)發表正直言論,其治河功績想來不遜前人。若將黃河導入地下河道,水勢必然千里奔涌。遷移百姓至寬閑之地,何處不能耕作?此論看似高遠,我也難以決斷取舍。雖有工具可疏浚河道,我卻未曾深入學習。
拱把:兩手合圍的粗細,形容樹木初長時的狀態。
竝轡(bìng pèi):并馬而行。
少尹:官名,此處指廖獻臣。
婭姹(yà chà):柔美貌,形容花柳姿態。
枯苴(jū):枯干的莖稈。
武皇:指漢武帝劉徹。
系璧沈白馬:古代祭祀河神的儀式,以玉璧和白馬沉入河中。
瓠子詩:漢武帝《瓠子歌》,記錄元封二年(前109年)治理黃河瓠子決口之事。
白圭:戰國時期水利家,《孟子·告子下》載其自稱“治水愈于禹”。
讜(dǎng)言:正直的言論。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堯民同游靈源廟,廖獻臣設酒款待時所作。宋代黃河水患頻繁,治河是當時重要議題。詩中提及漢武帝治河、白圭治水等史事,或反映作者對宋代治河政策的關注,創作背景與當時的社會水利問題密切相關。
全詩以游靈源廟為線索,由景及史,由史入議,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歷史治水的追憶與現實治河的討論,展現了作者對民生與治政的深刻思考。詩風質樸沉郁,融合敘事與議論,是宋代文人關注現實的典型詩作。
亭林猶在,柳亂青無奈。猛憶春宵花似海,愁絕孤槎天外。人間弦斷聲終,當時燕子西東。剩有斜陽幾度,湖山飛絮濛濛。
霜警疏林,秋云如水,微吟難訴衷情。天教乍見,淺笑凝眸,才喜欲問還驚。共感飄零。是真懷相映,葬野星螢。細語輕輕。幕沉沉、夜曲潛聽。縱黃葉西風,也作春陽艷裛,夢影難憑。堪悲別緒,何事青天,忍散鷗盟。金絲誤了,杳天涯、此恨終縈。看香消瘦菊,魂繞孤燈。
堂堂東坡公,文章萬人英。嘗和飲酒詩,曲盡今古情。平生不解飲,而獨喜客傾。仇池一仙去,九韶瘖不鳴。不知幾百年,斯人還復生。
村煙漸稀村徑失,山雨或過山花泣。此身浩浩幾轉蓬,此口離離當掛壁。
山人俶儻胡為爾,白發雄心未云巳。杖頭不掛五銖錢,琴上惟懷一千里。綠酒愁邀好月開,長歌傲對高云起。明歲當尋五岳游,安能郁郁常居此。
黑葉濃濃味亦殊,凝冰市上自來無。惟馀粵秀山前種,賣與城中變酪酥。
上古無酒,英雄立以枯。上古無酒,英雄立以枯。欲從王喬,玄鶴長徂。負石蹈海,鄙哉淺夫。蕩滌情志,易盡者軀。歌以言志,無酒英雄枯。
風急灘聲亂,云紅雪意酣。空庭初霰集,寒硯忽冰涵。天造推移密,人情冷煖諳。江頭聊問信,春到一枝南。稅鞅年華暮,圍爐夜飲酣。雪梅清共映,沙水凍相涵。遠意人誰會,殊方俗未諳。前冬發湖北,今日滯湘南。有道持危國,無人識素書。屢驚時易失,更覺意難如。莽莽旌旗暗,紛紛組綬紆。白云一天地,今日又遷居。結束趨安地,征營報急書。諸軍聞好在,元帥竟何如。歲晏風云慘,天低嶺海紆。悲歌撫長劍,吾道敢懷居。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十五日已后,人間無水不朝東。已前已后總拈卻,到處鄉談各不同。
驛路紅塵鼓吹,池塘青草蛙聲。本來都無音響,雅俗欲向誰論。
年祲此際渾無賴,麥病民間更不禁。屈指榆花秋早晚,澹煙荒草正春深。
截竹為清玩,瀟湘意尚存。雅形看不厭,小足立無痕。妙得文心助,輕承玉臂恩。點污知可免,持此報天門。
雙燕詫孤鸞,照影發彩舞。那知鏡里姿,不是山中伍。明月上白榆,宛宛素娥語。感此徒星霜,寂寞蘭蕙雨。
去去翻飛落葉愁,風中還顧舊沙洲。湖山翼影紛成陣,草木霜痕各自秋。天欲暮,夢難留。夕陽吹墮水悠悠。數聲漸渺寒云起,誰折蘆花佇白頭。
晨光未啟絕祲氛,朗韻洪鐘隔浦聞。聲徹上方凝秀水,音傳下界沛慈云。清湘兩岸人思起,華館中宵客意勤。官舍簿書知莫息,聞雞猶自想華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