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公定世弼登北都東樓四首 其一
日著闌干角,
風吹濯澣衣。
喜同王季哲,
更得謝玄暉。
清興俱不淺,
長吟無用歸。
月明南北道,
猶見驛塵飛。
日著闌干角,
風吹濯澣衣。
喜同王季哲,
更得謝玄暉。
清興俱不淺,
長吟無用歸。
月明南北道,
猶見驛塵飛。
夕陽斜照在欄桿的角落,微風輕拂著洗過的衣裳。欣喜能與王季哲這般友人同游,更兼得謝玄暉似的才俊相伴。清雅的興致都不淺淡,長久吟詩竟忘了歸去。月光灑在南北通途上,還可見驛站車馬揚起的塵煙。
次韻:和詩時依原詩的韻腳及用韻順序。
北都:北宋的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濯澣(zhuó huàn)衣:洗過的衣服。
王季哲:泛指才德出眾的友人;謝玄暉:謝朓,南齊詩人,此處借指詩才高的友人。
清興:清雅的興致。
驛塵:驛站車馬揚起的塵土,代指奔波或繁忙。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公定、世弼同登北都東樓時的唱和之作。北宋時北都大名府為重要軍政要地,詩人與友人登樓覽勝,興致頗高,故次韻酬答,記錄同游之樂。
詩以登樓所見為引,由景及人,通過與才俊友人的相聚,展現高雅興致與深厚情誼。語言自然,意境悠遠,是宋代唱和詩中清新之作。
雷公■跎夜鼓噪,驚起龍孫觸旌纛。炎沙燒之修尾脫,六丁控摶忽顛倒。欲落不落虎豹皮,錦繃嬰兒籠大帽。斧斤幸貸凌云姿,留以觀渠歲寒操。
平沙盡處海鷗飛,太息平生素愿違。寥廓海天人佇立,棕櫚瘦損木瓜肥。
昨夜狂風萬水號,如從三峽聽江濤。垂云隔在應憑取,飛入天門興轉豪。
長煙樹杪見群山,過雨亭前響碧灘。暮色牽情不知去,喚誰來共倚欄干。
柳暖花融草滿汀,日酣煙淡麥青青。枝間好鳥鳴求友,水底寒魚陟負萍。異縣光陰空荏苒,故鄉蛇豕尚膻腥。感時對景情何極,悼往悲來總涕零。勿聽屋角鬧晨鳩,起看園林綠漸稠。小雨霏霏涵日過,新泉細細入河流。殘花斷柳虛歸計,遠水他山聚客愁。鴻雁南飛限蒼嶺,傷心何處問松楸。于越山城控海壖,春風回首忽經年。憂時望月青宵迥,懷土登樓白發鮮。江上波濤來渺渺,云中鴻鵠去翩翩。暮寒細雨馀花落,夢繞天涯到日邊。會稽南鎮夏王封,蔽日騰空紫翠重。陰洞煙霞輝草木,古祠風雨出蛟龍。玄夷此日歸何處,玉簡他年豈再逢。安得普夫休戰伐,不令竹箭困輸供。臥龍山奠越王都,群水南來入鏡湖。苦怪桑田非舊跡,還驚雉堞是新圖。白波翠靄浮天際,綠樹青莎到海隅。便欲投身歸釣艇,不知何處有莼鱸。深春積雨感年芳,暮館輕寒透客裳。翠柳條柔先改色,紫蘭花冷不飄香。山中虎豹人煙少,海上樓臺蜃氣長。燕子新來畏沾濕,一雙相對立空梁。憶昔江南未起兵,吳山越水共知名。蘋萍日暖游魚出,桃李風和乳燕鳴。紫陌塵埃嘶步景,畫船歌管列傾城。于今征戍誅求盡,翻對鶯花百感生。
重陽師父談爐灶。全在心田了。山侗亦認本來真。性停命住,永永是吾神。從今內外成顛倒。漸漸通明道。故將詩曲勸多人。猜得春花秋月好為親。
聯鑣下淇澳,煙淡草紛紛。綠竹已秋色,白旄空暮云。殘陽孟津渡,落葉比干墳。尚想鷹揚叟,當年此策勛。
海榴花紅搖日光,初平石畔薰風涼。河西北種不易得,玉羽六月飛吳霜。憑誰貌入丹青里,金籠雪衣呼欲起。清時恐有放生人,獻壽能令相君喜。
行不得,江上鷓鴣聲急。滿目烽煙思故國,茫茫何所適。一自牽裾無術,不得尋親蹤跡。月暗青林云似冪,路遙兒莫識。
草暖郊原老牸肥,牧童青笠綠蓑衣。想應耕罷東皋晚,急度河梁冒雨歸。
清興寄林泉,孤蹤遠市廛。扶筇芳草徑,吹笛落花天。滿載西江月,躬耕東野煙。機關俱不識,人笑葛洪仙。
龍山高會,憶當時賓主,風流云散。今日紫陽峰頂上,人望旌旗天半。萬疊紅蕖,千層黃菊,照耀成飛觀。西風浩蕩,碧天斜去雙雁。遙想健筆淋漓,龍蛇落紙,妙句高張翰。籠日輕霞橫數抹,綠水金波相間。目寄宣平,神追師道,歸棹搖星漢。城中萬戶,燭光香霧交貫。
夫婦于今兮各白頭。嗟我中路兮復遠游。感子送我兮意綢繆。手整衣裳兮與衾裯。昨夜秋風兮淮水陬。睹物興懷兮涕交流。昔日相從兮此停辀。往返再經兮罹百憂。今我單行兮子獨留。淮水之長兮我思悠。
露吟風清木葉疏,蓼花莎草沒階除。子云詞賦空投閣,仲蔚蓬蒿漫索居。群盜只今齊得意,故鄉從此遂無書。鏡中短發非松柏,歲晚看看不似初。愛汝精藍抱翠微,青松綠竹共依依。龜臺落日明霞綺,鰻井寒潮長石衣。銀杏子成邊雁到,木犀花發野鶯飛。鐘殘永夜禪心定,一任秋蟲促杼機。
風高猶自怯衣單,華岳峰頭四望寬。萬國洪壚悲正熾,銀潢瀉卻與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