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堅得邑太和六舅按節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風雨阻留十日對榻夜語因詠誰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別后覺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為八句寄呈十首 其一
鵠白不以烏,
蘭香端為誰。
外家秉明德,
晚與世參差。
乖離歲十二,
會面卒卒期。
何言灊丘底,
玉稻同一炊。
鵠白不以烏,
蘭香端為誰。
外家秉明德,
晚與世參差。
乖離歲十二,
會面卒卒期。
何言灊丘底,
玉稻同一炊。
天鵝的潔白不會因烏鴉而改變,蘭花的香氣究竟為誰而散發?母系親屬秉持著光明的德行,晚年與世俗多有不合。我們分離已有十二年,見面的時間總是如此倉促。誰能想到在灊丘山底,能同煮玉稻飯共享溫馨。
鵠(hú):天鵝,此處以鵠白喻高潔品質。
端:究竟,到底。
外家:母系親屬,詩中指六舅所在的家族。
明德:光明的德行。
參差(cēn cī):不一致,此處指與世俗不合。
乖離:分離。
卒卒(cù cù):同“猝猝”,倉促、匆忙。
灊(qián)丘:灊山,今安徽天柱山一帶,皖公溪口附近。
玉稻:優質稻米,此處代指平凡卻溫暖的共同生活。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黃庭堅時任太和縣令(‘得邑太和’),其六舅(母系親屬,或指李常)以淮南西路提點刑獄身份巡查(‘按節出同安’),二人于皖公溪口意外相遇(‘邂逅’)。因風雨阻隔停留十日,夜談時共詠‘誰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之句,別后黃庭堅感其情真,作此組詩寄贈。詩中反映了北宋士大夫間親屬交往的真摯情誼。
此詩為黃庭堅早期親情詩代表作,通過對親屬德行的禮贊與重逢場景的刻畫,展現了詩人重情重義的品格。語言平淡卻情感深沉,既體現了對傳統家族倫理的重視,也暗含對高潔人格的追求,是研究黃庭堅早期創作與生平交游的重要文本。
靈光蕪滅泮宮平,三百年中獨此亭。
無復喬林見連理,尚傳高棟出窮溟。
疏簾清簟宜炎日,菀柳長梧半廣庭。
臥向汶篁慚薊植,燕山都欲負刋銘。
夜拍水云非故鄉,未聞終曲已凄涼。
舟中月白寒江闊,馬上酸風紫塞長。
思婦有懷停別杵,征人無語對清觴。
平時不見秦城役,余韻空傳戰壘荒。
甚寵無如使牡行,曾同萬里聽秋聲。
黃金臺下嘶宛馬,木葉山前度漢旌。
才到關南逢雁盡,重來海上見波平。
故人臨月應相望,一夕寒光特為明。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滿巖扉。
晨跌未雨千花落,晚渡臨風一錫飛。
定有魚龍窺供缽,應無塵土上禪衣。
寶文圣偈誰為解,只恐林泉亦暫歸。
再歷三公府,終崇萬乘師。
優游邇臣表,簡淡古人為。
愛士常推轂,傳家不遺危。
平生赤松愿,猶復白駒悲。
短夜催微月,流云濕太空。
瀟瀟鳴竹雨,颯颯舞松風。
形影明燈里,歡娛隱幾中。
吾衰儻未甚,正復夢周公。
眼暗頭昏逾十旬,涔涔終歲發華新。
幽如羑里迷天路,醉似中山與鬼鄰。
閉閣郤憐廷掾力,廢書彌信道家淳。
修門已后君無恙,試枉招魂慰滿身。
悲簫忽犯曉樓鐘,樽酒應非昔餞同。
家貴曾還金鉞寵,時清不見玉關功。
佳城蔓草千年閉,后院繁弦一夕空。
唯有平陽舊池館,依然芳樹倚東風。
諫官上耳目,河北今股肱。
出處誰與并,功名方見稱。
鉤陳虛侍從,天路逼飛騰。
急病忍濡足,憂民先飲冰。
萬人瞻使表,百縣懾風棱。
雅意本朝在,規摹方面憑。
寒荄待暖律,狡兔避秋鷹。
慷慨都亭語,無嫌力未能。
雨余春更好,日出望還新。
暄鳥啼驚客,林花笑向人。
年華如過鴈,世事劇飛塵。
置酒陶嘉月,滔滔醉任真。
鼇翻溟漲折靈山,漂落塵區莽眇間。
自有神仙護真境,故令林木斷人寰。
碧城萬玉重重合,琪樹三株寂寂間。
安得長風破高浪,拂衣東去一躋攀。
朔雪似迎春,霏霏散玉塵。
稍看人跡絕,坐對物華新。
地暖消還疾,風高舞正頻。
郊扉聊自臥,誤怪洛城人。
寒露迎風一段冰,高標孤映宛之濱。
人言飚擊須鷹隼,我喜時清覩鳯麟。
佇看仙班朝北極,暫移星節照西秦。
皇華禮樂君恩重,好訪巔崖慰遠民。
平明捧詔未央宮,全晉山河九曲東。
官著繡衣驚曼倩,文傳錦里壓揚雄。
紅旌照日鄰天上,玉劍橫秋入塞中。
每下銀臺南畔路,風塵那復舊時同。
五鼓聲沈曉色回,北馳馬首望燕臺。
舊趨武帳清光近,新會仙山秘典開。
人惜憇棠余愛遠,帝忻借箸密謀來。
邊城消盡還兵喜,誰敵陽關決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