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默軒和遵老
平生三業浄,在俗亦超然。
佛事一盂飯,橫眠不學禪。
松風佳客共,茶夢小僧圓。
漫續山家頌,非詩莫浪傳。
平生三業浄,在俗亦超然。
佛事一盂飯,橫眠不學禪。
松風佳客共,茶夢小僧圓。
漫續山家頌,非詩莫浪傳。
平生身口意三業清凈,身處世俗也能超然物外。佛事不過一盂齋飯,橫臥而眠不學坐禪。松間清風與佳客共享,茶中夢境與小僧同圓。隨意續寫山家頌詩,若不算詩莫要隨便傳揚。
三業:佛教術語,指身、口、意三種行為活動,此處指修行境界的清凈。
盂(yú):僧侶盛放食物的圓口器皿,如缽盂。
松風:松林間的風聲,常代指自然清幽之境。
茶夢:飲茶時的清夢,或指與茶相關的禪意體驗。
漫續:隨意續寫,此處指隨性創作。
浪傳:隨意傳播、宣揚。
此詩應為詩人與僧人遵老交往時,題于其居所“默軒”之作。通過描述遵老在世俗中保持修行清凈、超然自在的生活,反映了當時文人與僧人的交游風氣及對禪意生活的追求。
全詩以“清凈”“超然”為核心,通過日常細節展現禪修真意,反對形式化修行(如“不學禪”),倡導自然自在的修行方式,語言質樸,意境清幽,是一首體現禪趣的題贈詩。
旭日初升人影亂,群山聳立大江橫。清新朝氣精神爽,遠近春鶯百囀鳴。
怨羽愁宮,算歷劫、沉埋燕代。慟今古、電光石火,人亡琴在。南國穿云誰挈去,西臺如意空敲壞。剩孤臣、尚有未灰心,垂千載。冬青落,花無賴。枯桐活,天都快。拭一彈再鼓,只增悲慨。凄烈似聞山寺泣,簫騷不減松風籟。嘆伯牙、辛苦舊時情,知音解。
裙色草初青。鴨綠波輕。試花霏雨濕春晴。三十六梯人不到,獨喚瑤箏。艇子憶逢迎。依舊多情。朱門只合鎖娉婷。卻逐彩鸞歸去路,香陌春城。
強對菱花映綺疏,蕭蕭短鬢不勝梳。望殘錦字一行雁,目斷秋鱗尺素書。小鳥有情猶惜別,落花何事亦黏裾。誰憐病客深憔悴,滴盡銅龍午夢馀。
昨自建州來,僑住青溪北。紛紛白皙郎,群趨愿相識。日乘芙蓉車,七貴相爾汝。妾本吳中人,好就吳儂語。石橋橫溪水,華月流青天。橋上步羅襪,可是凌波仙。與歡深夜歸,小妹調箏歇。并坐結同心,引到樓頭月。
伯鸞高誼,似翩翩濁世,六如唐子。海雪人歸無處認,剩有文章而已。示我新詞,愛他豪興,絕妙泥金紙。慨然投贈,保存三百年矣。遙想歷境燕齊,曳裾吳楚,遺跡岑藍市。天上玉麟羈不住,浩氣爭來鋒底。明季多才,若論風度,期近青蓮李。一琴何重,都成千古知己。
新晴寒氣峭,晨色上巾車。霽雪迎殘月,明霞度曉鴉。山溪初解凍,野草未生芽。為憶江南路,東風到處花。
溪頭古樹靜垂陰,溪水盈盈不受塵。五月江南新雨歇,晚風多少納涼人。雨洗鉛華一夕空,枝頭青子卻收功。傍人不識天工巧,猶戀飛花怨晚風。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閑蕩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云,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歐蘇一代兩文忠,賴是滁陽起醉翁。誰欲儋州殺坡老,靖康戰血鼓腥風。
哲兄書寄汝,日日待抽簪。小草山雖出,金門陸共沉。煙霞三月夢,蝦菜五湖心。何胤歸非晚,雙棲托茂林。典客陪京去,先回蕩口船。櫻桃初入市,石首不論錢。花亞梁溪雨,茶香慧麓泉。祇憐留滯者,曾學賦歸田。
故園喪亂馀,歸來復何有。鄰人雖喜在,憂悴成老叟。為言寇來時,白刃穿田畝。驚忙不知路,夜踏人尸走。屋廬成飛煙,囊橐無暇取。匹夫快恩讎,王法誰為守。艱難歷冬夏,遷徙遍林藪。深虞邏寇知,兒啼扼其口。樹皮為衣裳,樹根作糧糗。還家生理盡,黑瘦面如狗。語翁翁勿悲,禍福較長久。東家紅巾郎,長大好身手。荒荒戰場中,頭白骨先朽。
雁行斜倚十三弦,朱弦玉柱羅象筵。嬌喉逐鶯囀,茜袖迎風翩。柳腰不如弓腰軟,踏盡陽春落花天。清歌入拍起旋娟,飛管促節舞少年。香塵縈寶襪,飛絮濕鈿蟬。魚沉雁落驚風雨,貼地凌波步步蓮。商聲哀怨轉愁顏,短歌留目未肯前。鞋尖渾無力,蛾眉澹秋煙。含思宛轉恨綿綿,青春一去不復還。轉愁作嬌舞衣寒,含笑一轉私自憐。云裳撩翠靨,錦袖擁翹鬟。回眸立見黃金賜,羅衣紛紛雪花磚。
雨洗晴烘兩行梅,朱朱白白盡情開。不須更到東亭得,讀罷君詩似看來。
晨起出西郭,飛蓋恣歡游。芳林喜新霽,倚馬聽鳴鳩。瀑布千峰潤,穿云一徑幽。崇蘭被峻坂,灌木蔭丹丘。背巖花落盡,粵客動春愁。幾欲策高足,棲跡復何求。饑餐石上芝,渴飲澗中流。無由棄簪紱,徒自羨留侯。良辰不易得,莫惜酒盈缶。歸途日已暝,躋攀興未休。獨有天邊月,相隨到郡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