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高子勉十首 其八
鑿開混沌竅,
窺見伏羲心。
有物先天地,
含生盡陸沈。
伐山成大廈,
鼓橐鑄祥金。
三尺無弦木,
期君發(fā)至音。
鑿開混沌竅,
窺見伏羲心。
有物先天地,
含生盡陸沈。
伐山成大廈,
鼓橐鑄祥金。
三尺無弦木,
期君發(fā)至音。
鑿開混沌的竅穴,得以窺見伏羲的心意。存在一種先于天地的事物(道),眾生卻都沉溺其中。砍伐山林建造大廈,鼓風鑄造吉祥的金屬。三尺長無弦的木琴,期待您奏響最本真的音律。
混沌:指天地未分、元氣未開的狀態(tài)。
伏羲:上古神話中的圣賢,傳說始創(chuàng)八卦,代表原始智慧。
有物先天地:化用《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指“道”。
含生:泛指一切有生命的眾生。
陸沈:本指陸地沉沒,此處比喻眾生被世俗蒙蔽、沉淪。
鼓橐(tuó):鼓風的皮囊,代指冶煉時鼓風的動作。
三尺無弦木:指無弦的木琴,典出陶淵明“蓄素琴一張,無弦”,象征超越形式的自然之音。
至音:指最本真、無雕琢的音樂,喻指最高境界的精神表達。
此詩為黃庭堅與友人高荷(字子勉)的唱和之作(次韻即按原詩用韻和詩)。黃庭堅身處北宋中后期,思想融合儒釋道,尤其推崇道家“自然”“本真”的理念。詩中通過對“道”的探討與“至音”的期許,反映了他對友人在學問與精神上超越世俗、回歸本質的期望,也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以詩論道、互相切磋的交游傳統(tǒng)。
全詩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從宇宙本源(道)談到人間創(chuàng)造(大廈、祥金),最終落腳于精神超越(無弦木、至音),既展現(xiàn)了黃庭堅對哲學的深刻思考,也通過對友人的鼓勵,傳遞了“返璞歸真”的人生追求。語言簡練而內涵豐富,是黃庭堅“以學問為詩”的典型體現(xiàn)。
禪宮舊枕清湖曲,與客尋幽試共登。獨樹春深初著蕊,空山行遍不逢僧。臺荒曾與施烏食,城化徒聞駐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長似為然燈。
古剎層層出上方,云梯石磴步回長。金身寶相蓮開座,玉梵清音月近床。茶沸煙騰禪出定,花飛泉落水流香。逢僧共說無生話,回首塵勞意自忙。
茶澤歸來王子猷,問君知與對滄洲。一灣流水市塵遠,兩岸人家煙樹幽。客至白云分半榻,興來明月載孤舟。如何不到淞江上,臥看蘆花雪色秋。
步其左,發(fā)燧火。步其右,布星宿。跬步足天真,造化相與親。日光瀉,騰野馬。步云煙,步青天,足下朵朵蓮。
絳節(jié)回看上帝臺,金莖云霧接蓬萊。不知碣石青何處,萬里冰天雪色來。
春風花發(fā)楚江西,犁鼻峰陰罷鼓鼙。已見妖狐青冢血,不辭歸馬錦障泥。東溟倒洗群方凈,北斗高懸萬象低。為喜洪鈞開泰運,廟謨仍報定燕齊。
早為山谷印可,晚陪帝所清閑。筆力休論扛鼎,神功更解移山。向日家居道士,今朝落筆仙鄉(xiāng)。胸次山高水遠,筆端云起風狂。
獨木橋邊薜荔門,全家移住水云村。猿聲專夜丹山靜,蜃氣橫秋碧海昏。詩卷自書新甲子,藥壺別貯小乾坤。陶漁耕稼遺風在,差勝桃源長子孫。
邊城秋氣勁折膠,草枯燎發(fā)風蕭蕭。將軍校射出細柳,馬上箭落雙飛雕。須臾吼地窮獸急,將軍匹馬電弗及。疾蹄迸落沖虎過,白羽穿喉虎人立。將軍身不六尺強,一怒萬夫無敢當。先皇賜名名拔突,部下材官爭蹶張。畫工親見編須勇,急陣梢岡浩呼洶。目光落地已化石,將軍生氣毛發(fā)動。君不見桃花島,阜樹洋,乳孫哺子人為糧。將軍一死不可生,東海黃公愁夜行。
齊桓匡天下,泱泱大國風。束牲不歃血,美哉管氏功。邯鄲門下客,登壇自稱雄。遍歃壇中人,耳熱面皆紅。三王以為罪,亦譏太史公。碌碌隨人后,無乃醉耶夢。猶慚死舞陽,負圖入秦宮。
自與香爐石徑殊,知秋一葉障霜櫨。推敲小寺門同異,假借斜陽色有無。向者樂山尤樂水,此間忘岳并忘湖。累累果熟頹垣寂,身隱幽棲共話圖。
三峰小石一方池,下有機泉仰面飛。坐看跳珠復拋玉,忽然一噴與檐齊。
左身瘺痹耳仍聾,近被刀傷更怯風。亦有將軍憐杜甫,豈無高弟念王通。弊廬漫枉過朝使,束帛終難強病翁。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遙隔暮云中。
插了桃花便過年,慵將思緒付吟箋。故園空指湘江畔,臘酒長澆粵海邊。萬里山河飛雨雪,一生襟抱化云煙。柴門不與衙門近,也得官家壓歲錢。
冠玉平生擅美姿,已于分肉見施為。聲名此日齊三杰,籌策當年用六奇。周勃固知才不逮,王陵仍有節(jié)難移。試看諸呂封王后,漢鼎端如一線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