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答明略二首 其二
廖侯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膽如斗。
度越崔張與二班,古風蕭蕭筆追還。
前日辭家來射策,聲名借甚諸公間。
華陰白云鎖千嶂,勝日一談誰能賞。
君不見曩時子產識然明,知音鬰鬰閉佳城。
勿以匣中之明月,計較糞上之朝榮。
我去丘園十年矣,種桑可蠶犢生子。
使年七十今中半,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
據席談經只強顏,不安時論取譏彈。
愛君草木同臭味,頗似瓜葛相依攀。
我有仙方煮白石,何時期君藍田山。
廖侯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膽如斗。
度越崔張與二班,古風蕭蕭筆追還。
前日辭家來射策,聲名借甚諸公間。
華陰白云鎖千嶂,勝日一談誰能賞。
君不見曩時子產識然明,知音鬰鬰閉佳城。
勿以匣中之明月,計較糞上之朝榮。
我去丘園十年矣,種桑可蠶犢生子。
使年七十今中半,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
據席談經只強顏,不安時論取譏彈。
愛君草木同臭味,頗似瓜葛相依攀。
我有仙方煮白石,何時期君藍田山。
廖侯(明略)言辭謹慎似不輕易出口,評論古今人物卻有斗大的膽量。才識超越漢代崔骃、張衡與班固、班超,筆端追還了古樸蕭散的文風。前日辭別家人來應試,聲名在眾公卿間十分顯揚。華陰的白云鎖住層巒疊嶂,如此良辰與君一談誰能欣賞?你可知道從前子產賞識然明,知音雖在卻同埋于佳城。不要因匣中的明月寶珠,去計較糞土上的朝開之花。我離開家園已十年,種的桑樹可養蠶,牛犢已生仔。若以七十歲為一生,如今正當中年,怎能像朝三暮四的猴子空自憂喜。據席講學不過強作歡顏,不迎合時論反遭譏評。愛你與我如草木氣味相投,恰似瓜葛相互依攀。我有煮白石的仙方,何時能與你共往藍田山。
廖侯:指張耒(字明略),時為黃庭堅友人。
銓量:評論、衡量。
崔張與二班:指漢代文學家崔骃、張衡,史學家班固、班超。
古風蕭蕭:指古代質樸自然的文風。
射策:漢代科舉考試方法,此處指應試。
聲名借甚:名聲顯著。
子產識然明:春秋時鄭國子產與然明為知己,典出《左傳》。
明月:喻指珍貴人才。
糞上之朝榮:比喻短暫易逝的虛榮。
丘園:家園。
朝四暮三:出自《莊子》,比喻反復無常的計較。
煮白石:道家修仙的方術,此處指超脫世俗的生活。
藍田山:在今陜西藍田,為唐代文人隱居勝地。
此詩為黃庭堅酬答友人張耒(字明略)而作,約創作于二人同屬“蘇門四學士”交游時期。時黃庭堅歷經仕途起伏,對世俗名利漸生淡泊,故詩中既贊賞明略才識,也借此表達自我心境,并傳遞對知己共隱的期待。
全詩以贈答為核心,前半贊友人學識與聲名,中述知音難遇與淡泊之志,后表與友相惜及共隱之愿。主旨鮮明,情感真摯,既體現文人相交的雅趣,也展現了黃庭堅超脫世俗的人生態度,是其贈友詩中的佳作。
北墉申禮,單出表誠。豐犧入薦,華樂在庭。原隰既平,泉流又清。如云已望,高廩斯盈。
芙蓉迎秋木樨蚤,開到黃花秋欲老。涉江人遠雁來遲,零落東籬為誰好。小娃扶幼步車輕,聞語回頭心懊惱。曲房深閉綠苔生,何處寒衣月中搗。
寒山骨瘦,雪林氣清。萬機寖削,一點光明。其靈不可像,其妙不可名。默倚蒲團坐終日,你道何時不太平。
吳舲抵死催歸去。忽漫添離緒。再來綠葉怕成陰。孤負旃檀朝夕費深心。殘鐙客榜驚風雨。和夢長宵煮。龍游千折向江流。都恐量來不及個人愁。
萬里春光逐使旌,之官今向豫章城。匡廬山色晴堪賞,彭蠡波濤夜不驚。四境兔狐皆屏跡,九霄鸞鳳合知名。明朝草綠湖南路,我欲停車聽頌聲。
華筵鼓吹動春輝,入眼偏傷故舊稀。此夜嵩華山下路,雨云何事滿天飛。
行行從右認橫題,鳥篆紆回不整齊。二十九形兼轉韻,音從喉舌辯高低。
萸杯引滿宴公堂,病客偏容泛淺觴。為愛菊花驚晚節,不羞蓬鬢插秋香。眾賓談笑誰傾座,上相風騷獨擅場。來歲鳳池吟此日,夔龍高會耀辭铓。
崇朝雨不斷,螻蟈仍嗷嗷。屋瓦欲自潰,誰其事甄陶。莓苔近幾榻,紺碧緣巾袍。眷彼瓜豆畦,渥然起叢蒿。桑樗未及肩,頃復過檐高。乳鴉苦沾濕,垂翅仰母號。庭前有馴鶴,戛然思林皋。西疇渺畔岸,嘉禾戰風濤。東鄰失墻壁,入夜?引勞。籬落濫盆盎,飄忽輕一毛。溝塍慢啟閉,吾方笑兒曹。十日行不雨,桔槔應爾操。
幾年場屋擅才名,教鐸初持向建平。燕市濁醪談舊雨,潞河文鹢泛新晴。通家有分垂三世,游宦無端隔兩京。珍重青氈攜去好,講壇高擁六經橫。
何處靈通錫下裁,千秋無量法花開。儒家莫詆空塵劫,霖雨還從定水來。
衡山絕頂祝融峰,獨峙天南抗岱宗。水國風雷虛岫出,炎方冰雪半巖封。斜陽欲辨煙中樹,昨夜遙聞岳麓鐘。好駐星軺看日出,臥翻云海蕩心胸。
筑室鏡湖濱,于今四十春。放生魚自樂,施食鳥常馴。土潤觀鋤藥,燈清論養真。桃源處處有,不獨武陵人。鳥道經行穩,巢居臥起寬。鹿衣裁短褐,龜屋制危冠。舊慕嵇中散,今師靖長官。蛟龍云雨上,未必勝泥蟠。
民天務急,農亦勤止。或萒或藨,惟亹惟芑。涼風戒時,歲云秋矣。物成則報,功施必祀。
徂徠山人十八公,石丈夜墮仙人峰。淋漓元氣收不起,地脈似與天河通。萬牛力盡神鞭斷,海水茫茫平欲漫。不如流落此山中,地老天荒共相伴。